在开始讲述故事之前,同样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V字仇杀队》的背景故事。故事是建立在一个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上面的科幻电影——
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1570年4月13日—1606年1月31日),天主教”阴谋组织“的成员,该”阴谋组织“企图实施火药阴谋。该“阴谋组织”计划刺杀詹姆士一世和英格兰议会上下两院的所有成员。为了完成刺杀,他们将在1605年议会开会期间炸掉上议院。盖伊·福克斯主要负责后一阶段计划的执行。但是,在未完成任务时被发现。 盖伊·福克斯在后来的审判中被处死。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盖伊·福克斯出生于约克郡一个皈依天主教的名门望族。他渴望冒险精神,对天主教狂热,因此在1593年他离开了新教统治的英国。
盖伊·福克斯之夜
英国人在每年的十一月五日会庆祝盖伊·福克斯之夜(或叫篝火之夜、焰火之夜),节目有燃放烟花,点燃篝火,焚烧象征盖伊·福克斯的套着旧衣服的草人。
那么,为什么盖伊福克斯做了制造了如此多的血腥事件之后,还会有人在几百年之后对他的事迹进行重新修整和改编成电影呢?
为什么福克斯及其同伙会策划这场阴谋呢?因为他们对国家的一项法令不满,因为法令“剥夺”了他们的宗教信仰。
而信仰这种东西,很多时候会成为民众的一把有力的武器,但也有很多时候被作为ZZ独裁的一把大旗在空中飞舞。
然后我们想到了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的一张海报
POSTER上的文字意思是
力量来自团结
团结来自信仰
记住这两句话 ,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影片中所有的线索几乎都是由这两句引发出来的,也正是因为信仰,才使得偏激的行为变得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在影片开头所出现的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正式在这种强烈的信仰下衍生出的疯狂的具象表达方式,他通过强烈的音符跳动和炮火连天产生的跌宕起伏,来让听众进入一种半理性半疯狂的状态。
为了方便,我把度娘的解释放在下面,供大家理解曲子。
《1812序曲》[1](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第49号)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该序曲于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整部曲子,说白了就是一曲激昂澎湃的大合奏,也因为其所具备的“烟火味”而闻名于世。
理解一部片子,首先要理解这部片子后边的历史背景和引用元素,这样在评判这部片子的时候才不会产生较大的歧义,而对于像《V字仇杀队》这样的片子来说,其所蕴含的历史反讽和ZZ隐喻,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影评可以说清楚的了。
在完成了《黑客帝国》电影拍摄前,沃卓斯基姐妹(之前为兄弟)就已经完成了《V字仇杀队》的第一稿剧本,所以这部片子从宏观角度来看,和《黑客帝国》内核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在《V字仇杀队》的世界里,描述的是一个独裁政府完成对群众的洗脑运动之后的社会现状,而这种社会现状充满了腐朽和动乱,人们认为的和平和平静,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属于一种完美社会下的不安和恐惧的映射。
当十一月五日到来时,也就是历史上的盖伊福克斯之夜的时候,“V”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复仇,也在此刻,群众的希望被点燃(人们开始意识到,反抗是可以获得自由的,并且这种自由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意志的觉醒)。
虽然独裁ZZ在刻意与媒体合作消除此次攻击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其实已经在群众的心里埋下了最初的“祸根”。
人们开始不信任政独裁ZZ和所谓的新闻媒体,并开始质疑和反抗两者所灌输给他们的第一印象——这成为了人们走向独立思考和自由思想的第一步。
“V”侵入了媒体内部,进行了一场全国性的宣传,而媒体则根据此事煽风点火,将捕捉“V”的活动演变成了一场“V”死亡的闹剧(其实“V”并未死亡)。
人们已经开始厌恶这种宣传性极强的“大众谎言”,并且开始在潜意识之中开始期待有人能够代表他们完成对媒体和政府的反抗。
而故事到了这里,“V”已经完全融入了群众之中,成了群众的一部分。他不仅代表了自己的复仇的意念,更代表了群众的意志。
而在此时,“V”遇到了艾薇,这个漂亮的女孩,在不断的接触之中,他了解到了这个女孩身后所发生的过去的不幸的故事。
艾薇在小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哥哥和父母,她在不断的受到社会的不正常待遇和自身(失去亲人)痛苦的折磨下,变得胆小、懦弱。
她害怕会像自己的父亲和哥哥那样,最终死于社会洪流之中,害怕自己内心的恐惧,但又痛恨自己的懦弱和隐忍,痛恨自己的苟活。
她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但她仍是迷茫的,所以在她与“V”谈话的最后,她问:还能有什么方法改变这个世界吗?
但当她再次看到朋友被抓走之后,她还是像以前一样怯懦,一样恐惧,甚至比以前还要懦弱和恐惧。
直到当她也被抓起来的时候,她才开始发现,这种懦弱和恐惧,对她本人而言,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和一无所用。
她仿佛成为一个飘荡在世间的幽灵,没有了自由和情感,一辈子都将被禁锢在这狭小的空间里不得动弹。
直到——她发现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里,她认识了瓦莱丽,也认识到了尊严究竟是什么以及其重要性。这篇文章也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同时也让她明白,懦弱和胆小解决不了任何事情,她必须改变自己,才能够完成自身质的蜕变。
这一刻,她明白。生命最有价值的,莫过于为自己而活,为了自己心中的——自由和信仰而有尊严的活着。
除了这些,宁可去死也不愿苟活。所以在这一刻,艾薇其实完成了对自身角色的完整蜕变,她的戏剧性冲突已经解决,并且从一个被动的角色转变成了一个主动地角色,去努力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权利。
虽然这这一切都是“V”的精密布局,但是艾薇其实已经明白,现在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拥有追求的自由和信仰的权利,才能拥有反抗的权利。
生命的价值,就在不断的寻求意义和信仰。
真理总是掩盖和抵挡不住的,当人民的意志成为了一种主流和信仰之后,几乎所有与之相关的形象都会成为真理的附庸品,如果有人问,什么是信仰,那么你大可以告诉他:信仰,就是不可抵抗的东西。
即使没有“V”出现,还是会有“B”或者“K”或其他人出现,我们永远阻挡不住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演变。
历史总是在重演,重要的不是这个历史该怎么样去改变,重要的,是我们对于这段历史报以什么态度,什么才是我们赖以为生的东西,以及我们需要的,我们代表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V”可能代表了我们之间的大多数人,他象征着对于意识觉醒的具象展现,象征着主观意念的完整表现,象征着我们对于自由和信仰的永远的追求和潜意识理念。
《V字仇杀队》这部电影,是一部充满了沃卓斯基兄弟强烈的个人风格的影片,弥漫了强烈的宣传性和反思性,同时,他也是我所接触的第一部带有传奇史诗性的科幻电影。
强烈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