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九零后还是八零后 。都是在中国的超强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成长的。从小就是在被督促学习的环境中成长,承认这种高压之下必有人才,现在的中国人才确实不少,但是中国十几亿的人口下才有现在的成就,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反思,所出现的所谓的人才还远远不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初中时看过有关韩寒的事迹,虽然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个人才。当时虽然有青春期厌学的成分在内,总是对中国的这种应试教育有所不满,但是到了现在,以相对成熟的心态去看待的时候也难免会吐槽吐槽我们经历的考试成绩第一的年代。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是以考试成绩为衡量一个孩子的标准。就拿我们初中时的班主任来说,三好学生也好或者是别的评优都是以考试成绩前几名为准。我们暂且不论什么北大毕业生卖水果的事迹,那只是千万分之一的概率诞生的奇葩,一个人的好坏,一个孩子的前途,并不是一张纸上的成绩就能证明。那样对孩子们来说太不公平,无论孩子的成绩好坏,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潜力,苹果树就让它结苹果,不要再强求什么,如果有生之年我们为人父母,我们给孩子给予更多的是鼓励及肯定,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天赋,不要孩子小就把他们的想法一棒子打死。尊重并相信他们,他们需要的只是一定的肯定。
有句古话知子莫如父,学校并不是最了解孩子的地方,教育最关键不是来自学校,而是家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