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分别是:因绝景天下扬名四海的湖北黄鹤楼;因《岳阳楼记》著称于世的湖南岳阳楼;因《滕王阁序》而闻名遐迩的江西滕王阁;因王之涣的千古绝唱而红了的山西鹳雀楼。四座名楼都因著名文人墨客臣椽之笔的煊染而千古留芳,至今盛名不衰,而不仅仅是古代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载体的永桓传承。
千余年来的风风雨雨,千余年来的战火硝烟,千余年来沧海桑田,四大名楼都曾多次重建。鹳雀楼和其他三座不同的是,不在长江流域的南方,而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山西永济。因黄河改道,原址深埋黄河泥水之下,为了让观赏者体现“白白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宏伟壮观,为了让人们更好再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深远意境,现在的鹳雀楼由原本的三层,重建为九层(基座三层)高达73,9米,居四大名楼之最。
鹳雀楼同其它三大名楼一样,都饱经世事纷乱的摧残。南北朝的北周权臣宇文护大兴土木,建造不少亭台楼阁,随着他的倒台全被焚之一炬,唯有蒲州城外黄河岸边鹳雀楼,因它重要的军事地位而幸存。但在700年后,蒙古铁骑在黄河对岸厉兵秣马,怯懦的金兵怕失守,被蒙古兵占领据这个军事要地虎视蒲州城,自己纵火焚烧,一座名楼从此夷为平地,令人可悲可叹!不久又重建的鹳雀楼,又在700年后的抗日战争中,被可恨的日本兵纵火焚烧。那在鹳雀楼上栖息的鹳雀啊,扑愣愣地惊悸逃窜,尔后远远望着化为灰迹的遗址,和悲愤莫名的人们一起同受亡国的煎熬,人神共愤,天人同悲。
从此鹳雀楼有诗无楼,每当人们诵读王之渙的千古绝唱时,悵然的失望,无尽的遗憾,莫名的惆怅,一切都在不言中。
1997年永济市人民政府斥巨资,历经五年重建的鹳雀楼,移址5华里,如上所述,用心良苦。登上鹳雀楼的顶层,看到2里远奔涌不息的黄河,由北向南,从西入东,拐了几个弯,想像九曲黄河流人大海。如果在黄昏时刻,看到即将西坠的红日在远处的万仞中条山峰尽处徐徐消失,定会脱口而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必纠结为什么‘红日"在王之涣眼里咋成了“白日",因为当年诗人或雨后的黄河云遮雾遮的直观,或时光易逝,日光短暂的感叹。登高望远,极目远眺,不胜美景尽收眼底,此时才知天之远,不必翘首,此时已觉地之阔。不禁感叹诗人的千古绝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仅是因为诗人高度形象而又凝炼的概括,“白日依山"是远景,“黄河入海”是近观,远处的山,近边的河,远近相交,山水交融,呈现鹳雀楼依山傍水的地势,还有那“入海流”的丰富想像。尤其是后二句,既是实景描述,更是人生感悟,何至是登楼望远,方能看到美不胜收的佳景?人生好比登攀,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突破,只有在更高的角度上去审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嘱。
呵,官场失意,穷途末路,郁郁寡欢,在回故乡绛州(山西新绛)途经蒲州(今永济)城外登鹳雀楼时,无限感叹,随口拈出二十字的诗,万没想到这是神来之笔,描述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令人叹为观止,后二意的深远意境,表达积极探索,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竟然是千古绝唱!当然更没想到,这千古绝唱红了这座他不过是邂逅相遇的鹳雀楼!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