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也常说那人心态不错,心态好的人一般不会活的很累。在有限的30多年的生活中,我的心态并不总是乐观积极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心态似乎也和性格一样很难改变,也似乎带着天生的特性,但是随着阅历的加深,认知的改变,了解到很多其他人的良好心态,这些心态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经过练习,成为一种习惯。
在生活中我经常练习的心态有四种:
1.学习者心态,而非抱怨者心态。
我自己是一个路痴,出门到陌生地方,经常迷路,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急躁焦虑,打电话问朋友或者拉着陌生人问路,一路折腾后,虽然最终会找到正确的方向,但走弯路的过程却完全是不开心的。在某一天有了学习者心态后,再遇到类似情景,就会想,既然已经走错路了,不如多了解观察一下这个陌生的地方,或许会有一些美丽的邂逅,一家美食小店,一间个性服装店,一处充满创意的雕塑……,随缘学习享受,而不是焦虑自责,事情在意料之外,也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再者即使没有美丽的邂逅,也可以学习总结为什么会走错路,下次认路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抱着学习者心态,所有的经历就不会白白经历,那些糟糕的经历也不再仅仅是一块阴影。与其用抱怨的心态对待每一次的“弯路“,不如以学习者的心态平和地接受,然后了解,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在”弯路“里享受新的美景。人生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
2.生产者心态,而非仅仅是消费者心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我们每天消费各种食物,衣服,用具,也消费电影,电视,书籍,音乐,仔细想想,我们每天为这个世界生产了什么吗?工作上的成就感也许是某种价值生成,可是大多数人也许并不这么认为。我曾经很羡慕那些设计师,工程师,科学家,作家,他们创造了很多新事物,或者是创造了很多价值。他们无疑是消费者,但也是生产者。我们总是认为这些生产性的工作只有那些特定的人才能做,我们普通人很少想到自己也是有想象力的。
平日里遇到每件小事物,一只杯子,一张桌子,一本书,如果我们以生产者的心态去开动脑筋,就会充分发挥想象,这些东西如果由我设计,我会把它们做成什么样?而别人为什么做成这样?这本书,这个故事,如果由我来写作,我会如何叙述,而作者又是怎么讲述的。有了这种生产者思维后,我们也许并不能把所有的创意都真正实践,但这个思考过程,却让我们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对别人的生产创意也许会多一份敬意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也会变的更有乐趣,不是吗?打破思维里的种种限制后,我们也可以为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创意,增加更多的价值。
3.感恩者心态,而非麻木者心态
有人说感恩的反面是抱怨,我觉得更多的是麻木。有朋友告诉我,许多亲戚朋友借钱后,很长时间不还,帮了一次又一次的忙,结果有一次没帮上,就开始抱怨,以前对他所有的好,他都忘记了,就记得那一次的拒绝。我想这种人,在一开始帮他时,就没有感恩之心,只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那么遇到拒绝当然就只会怨愤。理智地想想,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帮助他人,得到帮助时,多一份感恩,遭到拒绝,也不必怨天尤人。
即使没有得到帮助,在平日的生活里也有太多可以感恩的地方,我们却忽略和麻木了。想想那些生活在战乱,贫穷落后国家的人们,我们过得安宁很多;想想我们很多人拥有健康,家人,工作,也有很多人却没法拥有这些。在每一份拥有里,如果我们不是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平日里对这些视而不见,而是多一份感恩之心,那么我们的幸福感也许会增加很多。
4.玩乐者心态,而非受苦者心态
我一直很欣赏那些把生活过的很轻盈的人。有人说,那是他们命好。命好就可以不经历痛苦吗?生而为人,总有不可避免的痛苦。佛陀说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生命中总有一些沉重的东西,可是有些人却在这些沉重里活出了轻盈之姿。有故事讲才子金圣叹临刑前把儿子叫到跟前说话,别人都以为他是有遗言交代,谁知他对儿子耳语道:“把花生和豆干放在一起嚼会有红烧肉的味道。”每次重温这个故事,都让我不禁一笑,死生重大,却也可以如玩乐般结束。
也许正因为生活中有太多不自由,沉重的时刻,所以在日常生活里常怀一颗儿童般的玩乐心态,能更轻松地面对它们。这里的玩乐不是娱乐与放纵,而是活的轻盈自在,可以自娱自乐,亦可与人为乐。有人天性乐观幽默,如果没有这些特性,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幽默。
这些心态的培养,就如一个习惯的养成,它不是两日三日之功,而是我们有意识地常年累月的实践。即使已经有了这些心态,也并不代表我们时时都是学习的,生产的,感恩的,玩乐的,允许和接受自己身上另一端的存在,我们毕竟不是圣人,也许这样,我们普通人才会更加珍惜这些心态下的好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