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

作者: 木鱼加木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09:22 被阅读0次

(一)打车

到达上海是晚上十点半。

走出机场,一股强烈的气流从前方迎面袭来,潮湿而阴冷,让人有些瑟瑟发抖。

看吧,我就说穿这么少是不行的。

我一边大步向前走,一边小声埋怨着佳佳,而他只顾低头查找路线。

还没找到吗?

我们滴滴吧?

我们先去排队等着吧?

冻死了!

怎么还没查到?!

……

我本应该主动想办法。

但条件反射下我不停地发着牢骚,毫不在乎面对涌满人流的停车场,一遍一遍打不到打车摸不清头绪的他的感受,将解决困难完全变成了他一个人的事情。

但他显然并没有烦躁和不开心。

大概半个小时后。

“终于约到了,但是要等十五分钟。”

说完,佳佳小心地看了我一眼。

天哪,还要等十五分钟,要是你早一点叫车,这会我们不早就到了!

眼看着身边的人一点点减少,眼看着来一辆车不是我们的,再来一辆,还不是我们的,直到车子排满整条道,挨个望去,一个也没有我们的,瞬间心灰意冷……

查到上海平均温度十度,我们只穿了卫衣和外套,这会早冻得僵僵的了。

怎么还不来?

你再打打电话!

你看人家都走了,就剩我们两个了,你怎么弄得?!

……

我试图平复自己烦躁不安的情绪,脑海里一个劲寻找对魔都的期待,想象着大厅外上海的样子,第二天要去的几个地方:设计展、田子坊,各种小吃、书店、画展……

想象很美好,但没过一分钟,回到现实,便又陷入焦灼。

你看看,刚才那么多人现在都走完了,我们的车到底靠不靠谱!

以前,并没有发现自己是这样一个人啊!

一直以为自己不仅不自私,还是讨好型人格,时时处处为他人考虑,以他人的想法、情绪为主导,将真实的自己隐藏。

但这会回过头看看,完全不是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情绪占了主导,自动屏蔽掉身边人的感受,还不自知的认为是对方做的不到位。

将自己完全托付给另一个人照顾,麻烦由人解决,谁有这个义务呢?

关心照顾不是相互的吗,你自己又做了什么呢?

【二】设计上海

第二天早上出门,风依然很大,天空阴沉着脸。

道路两旁满树花开,红的、白的玉兰无比干净、素洁,在风里,像一只只孤傲的鸽子。

看到这,我们的心情也仿佛放飞了起来。

乘公交去往目的地,被窗外新鲜的一切吸引。

幸亏我们坐的是公交啊!

是吧,打车,坐地铁,哪有这种享受啊!

我们相视一笑,昨天的烦躁、不满早已烟消云散。

上海的建筑紧凑,却不让人觉得局促,这是因为很有设计感,几乎每一栋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有的即使破旧,也仿佛带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另外,绿化也好,到处是新鲜的旺盛枝叶,以及不知名的小野花从墙缝里钻出来。

到达展览中心,我们惊呆了!怎么那么多人?他们说堪比世博会。

转来转去好几圈,也没找到入口在哪。

要不我们明天再来?佳佳跟我商量。

明天人也不一定少啊!乖乖排队吧。

在拥挤的人群中找到队伍的尾巴,排了整整两个小时,才终于进入会场。

接下来就是眼花缭乱、脑洞大开的各类设计大作了。

强烈的视觉冲击、别出心裁的精彩创意、对大自然的巧妙借力、对空间的极致挖掘,让人大开眼界。

专业人士看门道,我也就凑个热闹,看看人家的品牌故事怎么写的、名称、文案怎么来的,以及各种家具、小品如何搭配。

学习人家的思维方式,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灵感。

展馆很大,脚步不停连转了三个小时,还是有没去到的地方。

由于一下子接收的信息量太大,慢慢的大脑便不再参与全过程,只靠眼睛看个皮毛。看不懂的就放弃,找视觉冲击力强的、显而易见的美过会眼瘾。

因此,很多设计理念都没有深入研究。

【三】上海小吃

出门溜达着找吃的,偶遇一家不起眼的小店。

不如去进这里看看。

我叫住佳佳。

那么多人排队,再找找看啊!

显然他没有停下的意思。

你看,那么多人排队,说不定很好吃啊!

佳佳折回来,我们开门,几乎插不进脚。

排队的人分了两拨,一个北向,一个东向,这是什么套路?

随意站了一队,点了葱油面、汤面、春卷、桂花青团。

仅有的几张桌子已经全满座,点完不知道该去哪。

仔细观察发现,原来很多占座的都是在等餐的,只有找到座坐下,厨房才会帮你做。

那这样我们只能等待在一些未吃完的桌子旁。佳佳觉得这样看着人家吃饭,好像不太礼貌,但空间就那么小,我们只能对桌而立。

事实证明,我们多虑了。

吃饭的阿姨和奶奶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慢吞吞地吃着,将一碗寡水汤圆吃的津津有味。

才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汤圆,原来这才是店的招牌啊!

再看旁边的墙上,挂满了奖项,看来这是一家有年头的老店了,我们来对地方了。

旁边已经空出座位,我们就势坐下。

店小二拿走菜单,不到五分钟饭就基本上齐了,只剩下青团。

九块钱的面,满满一大碗,里边放了茶树菇和木耳,尝一口,鲜的很。

最好吃的是葱油面,佳佳吃了几口,迫不及待要给我尝尝。

细细的面盘在碗底,看起来就超有食欲。

轻轻一挑送入嘴中,浓郁的香瞬间溢满整个口腔。

嗯~你这个真好吃啊!

可惜啊,两筷子下去就没有了。

挑挑碗底的虾干,这真是吃过的最好吃的面了。

我也这样觉得。

显然佳佳还意犹未尽。

欸,我们的青团怎么还不好?

青团直接去窗口领就可以啊!店小二来了温馨提示。

原来另一拨长长的队伍是要打包带走的,青团就是打包好的,直接领就可以。

而排队的人们要购买的大多都是半成品。

半成品就在大厅制作,仔细观察等待者和制作者的表情,有条不紊、沉着冷静,丝毫不急不躁。

我们这才惊觉,你看上海人对食物的挑剔啊!

甘心情愿坐在这么狭小、逼仄、吵闹的空间里吃一碗清汤寡水的汤圆,甘心情愿排那么长时间的队买半成品回家制作。

要是我们爸妈,宁愿不吃,也不会耽误那么多功夫,费那么大劲啊!

而这才下午三点。

青团最后没有拿到,退了钱。

走出门,一位貌似老板的大爷说,青团每天都是限量的,明天记得早点来啊!

好的,我们愉快的答应着。

谁知道明天我们在哪呢,但是最起码现在我们已经吃的心满意足了。

【四】田子坊

田子坊隐藏在闹市中,去了之后才发现,与北京的王府井、武汉的户部巷、济南的芙蓉街没什么太大区别。

唯一区别的,就是建筑特色。

这是典型的上海弄堂,依然有很多居民在此居住,但几乎接触不到。

抬头望能感受到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意味,但千篇一律的店铺和雷同的商品,让人丝毫没有逛下去的欲望。

【五】莫干山路艺术街区

莫干山路50号,是上海的“798”。

到了上海,一直想找这样的艺术街区,终于在最后一天找到了。

据说这原本是一家纺织厂,现如今是全球各地艺术者的聚集地。

看来创作环境是很重要的,在这样的地方,源源不断地灵感生根发芽。

画展、陶瓷艺术品展,我们只找看得懂的看,发现每进去一个房间,都像一个宝藏,一时间挖不净。

走在路上,随处一景都可被框在相机里,成为艺术范十足的影像。

而我们能够通向这,也只是源于我们对美的兴趣,对美的崇敬和向往。

最后,带着沉甸甸的心思离开上海。

我们想,应该做出一些改变。

或许,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相关文章

  • 上海·在路上

    其实我对上海并没有什么情结,上海于之前的我而言就是一个经济发达,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生活节奏很快的一个城市,而自己...

  • 在路上(上海)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喜欢上海这座城市,不知是这座城市百年的厚重让我迷恋,还是我与生俱来的小资,在最近几年的路途中走...

  • 在“上海之巅”看上海

    文/晨光 所谓“上海之巅”就是总高632米、目前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的上海中心。 今天,上海阳光...

  • 在路上·城市——上海

    1. 晚上到上海时,我差不多一天没有吃饭了,姐姐带我去吃饭,刚到上海我就感受到了上海的高物价,第二天的早餐是在同样...

  • 在上海,在重庆

    01/上海的外滩 刚去上海时,住在浦西,上班的地方却在浦东,因为经常加班,走出办公楼时常常是车水马龙大上海一片繁华...

  • 在上海,在路上

    上海--魔都,又一次踏入这座城市,似乎还来不及喘气,拥挤的人潮就立刻将你包围。 火车站的地铁,满眼望去除了人依旧是...

  • 在路上:上海之旅

    繁华、时尚、开放、现代、高速度……都可以用来形容上海。不像北京作为历代政治中心充满皇族气,也不像深圳作为后起...

  • 上海天在变晴

    我也有一个这样的外婆,85岁。牙口很好,爱吃辣。偶尔抽烟,思路清晰,性格温良,爱看书听戏。 我现在所拥...

  • 上海·候鸟在路上(3)

    ——骑行陆家嘴 昨天在上海预先安排,我要去参加简友邀请的平湖国际进口葡萄酒展销活动。我从莘庄乘地铁1号线到人民广场...

  • 上海·候鸟在路上(2)

    ——走在历史与现实的时光隧道 在我的记忆中,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我至少去过七八次。差不多每次都要去南京路步行街、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上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du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