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瑾七
01
《第三度嫌疑人》讲述了福山雅治饰演的律师重盛,在接了一单杀人辩护案后,追寻真相、查找犯案背后动机的故事。凶手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杀人?律师、法官能看到多少真相?
02
从影片的名字和分类看,这应该是一部悬疑剧、罪案剧。也许很多人抱着体验快节奏、刺激激烈剧情的心态观看了此剧,然而缓慢而温和的节奏、剧情却让你大大的失望了。在豆瓣中本剧的评分只有7.1分。然而这就是是枝裕和式的悬疑片,是枝裕和的电影就好像华晨宇的歌,无论什么类型的歌曲,最后都会变成华晨宇式表达。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本剧的导演是枝裕和。
1962年出生于东京的是枝裕和成年后进入了早稻田大学就读于第一文学部文艺科,在25岁的时候毕业,之后加盟了TV MAN UION电视制作公司,在8年期间内为富士电视台(FUJI TV STATION)拍摄了若干电视专题纪录片。
在是枝裕和的影片中,你看不到强烈的黑白对比,看不到非善即恶的鲜明观点和结论。在朴实的描绘事实的基础上,所有的功力用在对细节的刻画,及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展现。
在《第三度嫌疑人》中,死者不是单纯的、无辜的不幸之人。
杀人者也不是单纯的穷凶恶极的刽子手。
法庭、审判官更不是单纯的公平正义的代表。
律师不是仅仅为了辩护而谋生的行尸走肉。
每一种人物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都有血有肉。让人看过之后,不禁在脑海中回忆那些场景、那些对白作者要表达的深意。
导演是枝裕和用他一贯纪录片式的电影细节描述、以注重人文关怀的视角与手法,用平淡如水,波澜不惊的笔触在讲述一个犯罪与审判的灰色地带的故事。以父女、家庭为主要的切入点,引发人深思“人为什么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来到这个世界。” “既然不能选择,在这个世界,我的存在,是否有对周围人有那么一点点意义和帮助?”
03
杀人犯三隅是一个坐过30年牢的二度杀人犯,一想到这样的背景,不禁让人给他带上穷凶极恶的帽子。
重盛一开始也只想将其作为一个普通的案子,按照流程去监狱探访、问询。
甚至认为,作为律师,只需要考虑如何让他减刑就够了,至于去理解他犯案的原因,那是费时费力,是初入职场的菜鸟一厢情愿的想法。
然而顺着减刑的思路,不断的在询问杀人犯犯案的过程中,打开了律师重盛好奇的心门。他通过走访受害者家属,走访杀人犯家属、同时通过调查杀人犯第一起犯罪的经过,对他这次犯案的动机越来越感觉到模糊、不妥。甚至隐约中感受到了更大的犯案动机,在被害者的妻子和女儿身上。
真相到底是什么?当重盛去探望了杀人犯的女儿之后,引起了三隅强烈的反对。一场针对“直面真相”的争辩展开了。
真相像一根针一样,刺痛着每一个关联者的心。法律、法官、法庭,社会的贫富差距,真的让人享受平等了吗?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在不需要经过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父母已经决定了让你来到这个世界。而人的生命,也经常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被夺走。在法庭上,法官可以决定是否判一个人死刑,他在自由的操控着人的生命。
故事的高潮阶段,在律师重盛一度以为自己已经接近真相的时候,三隅选择了翻供,推翻一切已经供认的事实,否定自己杀了人。
真相的迷雾真的被拨开了吗?律师重盛真的已经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吗?影片中将律师和法官以证据为依据的视角比喻成盲人摸象。
影片中的故事支线,讲述到了重盛和女儿之间亲密而疏远的关系,也提到了三隅和女儿之间的爱与恨,死者和女儿之间不可告人的秘密等。
其中的三段父与女的关系,也侧面构成了一组现代人际亲情之间残酷而阴暗的画像。
直到故事的结局,三隅被判了死刑,我们仍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这里也隐喻了对法庭、法律的讽刺。
这也是是枝裕和式电影的格局,他将重心着力在客观事实的描写、朴实的写实,在强大的背景描述之下,已经让人产生共鸣与遐想,结局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影片中的很多留白,给人留下无限的瞎想空间。
04
如果对是枝裕和导演的这种克制、沉稳、细腻的电影风格感兴趣,建议你看看下面两部电影。
《步履不停》
《比海更深》
也许看过之后,你会悄悄的内省、反思一些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