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尽人间烟火味想法简友广场
我们的那个时代(21)——忆端午

我们的那个时代(21)——忆端午

作者: 巴尔 | 来源:发表于2021-10-29 13:42 被阅读0次

          “过节“的概念在我们小时候就意味着吃好东西。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广播,更没有iPad, 总之一切知识都不可能来自媒体,而是来源于父母和学校的“真人面授”。小学的课本里很少有介绍民间传统节日的来历,所以多数情况下“节日”对我们来说就等同于吃某种食物。

          去年秋末时节我乘邮轮游览了长江“三峡”。途中经过湖北的宜昌县时,导游介绍这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叫秭归,是屈原的诞生之地。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写了上万首诗词,在楚国被敌人攻破后他抱石投了汨罗江。在中国的节日里只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一个人而设立的,并且在民间流传了两千多年。可见屈原爱国精神的巨大影响力。我觉得把历年纪念屈原的人数加起来应该是无人可破的“吉尼斯纪录”。

            我们那个时代,没人告诉我们“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也没人告诉我们粽子的含义。过“端午节”对我们小孩子来说就是吃粽子和鸡蛋。那时商店里没有卖粽子的,每家要自己包粽子。而包粽子的糯米只有几斤,经常还要参和一些大米。包粽子要用的芦苇叶子和马莲也往往买不到,要用前一年旧的。但这些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过端午节的热情。

            阴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在正式包粽子前要把芦苇叶和马莲在水中煮一下,起到消毒和软化作用。糯米,大枣和花生都要在水中浸泡一个小时。因为包粽子的过程会有水溅出,所以我们家把盛米的大盆放到地上。一切准备就绪,大家坐着小板凳围着大盆就开干了。妈妈是主力,我们都是觉得好玩,各个跃跃欲试。妈妈把三个粽子叶叠在一起,卷成锥子形状,像冰淇淋的卷儿,在粽子的最下面放一颗大枣,再加上从水中捞出的糯米,放两个花生仁儿,然后在封口处的两个角也分别放一颗大枣。放大枣的目的一是枣甜好吃,二是可以把粽子的三个角堵上,防止糯米在煮的过程中“跑”出来。粽子包好后要用马莲把整个粽子绑好,其中有些技巧的,绑不紧,煮好的粽子就会散开的。我们小孩子手小,只能用一条粽子叶,放一颗枣、一点儿米,包一个小小的粽子,捆绑的任务只能由大人来完成了。大家包了几个小粽子后感觉无趣儿了,都跑掉了。  粽子包好后放到锅里,加上足量的水,爸爸会在粽子上面压一块板石,防止粽子煮破,把一些鸡蛋也放到锅里一起煮上半个多小时。

            端午节的早上,我们每人吃一个甜粽子和一个鸡蛋。热闹的端午节就此拉开了序幕。门外邻居敲门来送粽子和鸡蛋,我妈妈也把自己家的鸡蛋和粽子回送给人家,就这样东家、西家互换着食物。最后,我们家里就有了邻居家的鸭蛋和鹅蛋了。小孩子们开始拿着鸡蛋互相顶着玩儿,看看谁的鸡蛋最厉害。大孩子知道顶鸡蛋一定要用尖尖那头去顶,如果用圆圆的那头,那输的一定是你了。因为圆头那里面蛋清是凹进去的,空的的地方一碰就碎了。我家的鸡蛋在粽子锅里煮得时间长,可能蛋壳硬一点。我弟弟在家里把我们都打败了,就带着他的鸡蛋去学校了。下午放学回来,他很自豪地向我们展示他的鸡蛋仍然完好无损,他在班级顶破了其他人的鸡蛋。

          这就是我们快乐的端午节,没有龙舟比赛,没有肉粽子,没有七彩线,不知道粽子是要投到汨罗江里喂鱼以保护屈原的身体的,也不知道鸡蛋寓意着健康。这样“糊涂”并快乐地过了几年端午节,一直到我们在学校里读了《离骚》,才把屈原、端午节和粽子连成了“闭合电路”了。

            艾蒿草也是端午节必备的。我爸爸会在端午节早上天刚破晓的时候到附近的小山上去采一些艾蒿草,自家留一些,给邻居送一些。妈妈会用红布条把艾蒿扎成一捆,然后挂到门框上面,说是可以防病、辟邪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家家门口都会闻到一股艾草的清香。到了盛夏蚊子出没的时候,爸爸就会取下一些艾草在屋里焚烧来驱赶蚊子。

          艾草发出的浓重的香味总会把我拉回到那遥远的过去,透过袅袅的青烟,我仿佛又看到了一个气宇轩昂年轻的屈原,站在滚滚长江的龙舟之上,大声地吟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那个时代(21)——忆端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gv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