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古镇小市港老街,永承寺对面,有一个古戏台,称为孔雀台。据碑文记载;孔雀台建于唐末,始为土台,至元为竹棚台,明永乐年间终于建起砖木结构的大戏台。因为年代久远,民间称为万年台。表达出老百姓对此台的钟爱及万年永存的心愿。一首《古诗为焦忡卿妻作》,从民间流传到南北朝陈朝人徐陵收录在《玉台新咏》使这块热土文风蔚然。人们为了纪念焦仲卿和刘兰芝为追求爱情,反抗封建礼教而殉情,除了在口头上传咏民歌,同样在舞蹈,原始戏剧(姑且戏剧的最初形式)颂扬美好,鞭挞丑恶,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衍生出交流.传播和纪念焦刘爱情悲剧的场所,孔雀台应运而生。
孔雀台历经几百年而不朽,一是小吏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二是繁荣的商业港口。历史上小吏港曾经是一个能容纳上百只船的内陆港口,发源于皖山流入长江的皖河,像一条纽带,将皖西南产的木竹炭茶粮食在小吏港口集结,然后运到外埠,又将外埠运进的食盐,轻工产品转运到周边地区,是长江中下游与皖西南物资交流中转站,自然商贸繁荣,经济发达。小市盛产竹子,竹席业历史悠久。每年都要接待大批的下江客商来坐镇收购竹席,竹席行的老板一面安顿客商,一面安排戏班在孔雀台唱戏,这样年年如此,商会就会筹得款项修缮戏台。所以,小市是个文港商港兼容的码头,以文招商,以商养文。
孔雀台呈凸字形,前面为戏台,长宽均约八米,后面是两个厢房,各长宽约四米,专供演员化妆和休息的地方。孔雀台上下两层,下层由十六根斗粗的石柱支撑。整个建筑有庙宇风格,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四角均有青龙取腾飞之势。檐下悬挂铜钟,一阵风来,左右摇摆,发出清脆悦耳的钟声,令人心旷神怡。屋脊两端盘坐一对石麒麟,正中安放三层铁铸的葫芦,葫芦中藏有每次捐资修建者名单及能工巧匠的姓名籍贯。檐下有斗拱,台顶绘有孔雀。鸳鸯。铁拐李。文王拉撵。双凤朝阳等,真个是雕梁画栋,气宇轩昂。两傍为大红柱子,正中嵌着古朴浑厚的“兴飞匾”。
孔雀台建成初始,乡绅乡贤们觉得戏台需挂匾额。以何为题,众说纷纭,自有一般争论。有说“孔雀台”,人说直白,没新意。有题“流芳台”,“惠兰阁",否定之,有违初衷。既然纪念焦刘,两者不可缺一。“青枝报春”?取卿取芝,浅显,生硬,没有韵味...秀才举人乡绅名流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匾额之事,终没有一个中意完美之辞。末了,有人提出张榜悬赏,看看是否有世外高人揭榜。孔雀台自唐末,经宋,元至明永乐其间五百年,形成如此规模,不是一代人的夙愿,而是千秋万代,永世长存。焦刘爱情至死不渝,在民间久远流传,编入官府史册,是小吏港人、也是潜怀两县人的荣幸。它承载着一部伟大的史诗,匾额作为它的精神内涵,岂能轻易定断。如是乎,一张悬赏十八两纹银为期十天的告示张榜公示,一连九天,看榜人多却无人揭榜。第十天,乡绅聚会认定招贤无望,重新审议匾额之事。其间,走来一个跛脚浪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背着一个葫芦,只见此人不言不语,也不理会旁人阻拦,一跛一瘸,如入无人之境,在众人面前脱下草鞋,墨池中一饱翰墨,在铺就的宣纸上一挥而就。众人诧异,面面相觀,只见宣纸上赫然显出两个字“兴飞”。且不说飘逸洒脱,力透纸背,当就“兴飞”二字,令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就在众人惊诧之间,寻及此人,却不见踪影。后来众人番悟,认定“兴飞"就是铁拐李所书。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神话了这块珍贵的牌匾,由此可以看出此匾定有不凡身世。
何谓“兴飞”?古诗讲究‘赋、比、兴’。‘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就是‘兴’的手法运用。孔雀雌雄性情专一,相依相偎到终老病死,绝不分离。所以古人在叙述焦刘生死之恋,用孔雀拟人化,是最恰当不过。有人曾在唐。王勃《滕王阁序》中‘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句中找出‘兴飞’出处,逸兴遄飞是王勃在观赏中触景生情,意气勃发飞扬。多为情感的变化。而孔雀台‘兴飞’匾额其深层含义为;紧扣古诗《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思想,让人们永远缅怀这对恋人对爱情的忠贞,反抗吃人的封建礼教绝不屈服的精神!文学史家称《孔雀东南飞》是上承风骚(兴),下启唐诗宋词(飞)的宏篇巨著,这就是‘兴飞’匾最好的诠释。
‘兴飞’古匾因其深厚的历史显得弥足珍贵。特在下街栅子门楼上设立岗哨,派更夫日夜看守。‘孔学’第一人李杏林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望江县有位收藏家得知小市港有这块古匾,特到小市港观赏观察,用百两白银买通更夫,在一个漆黑之夜,用仿制的‘兴飞’匾偷梁换柱,将古匾窃取。后来,更夫在临死时良心发现,讲出这一讯息。消息传出,小市港人大为惋惜,组织专人带重金去望江索回古匾,可古匾又被转卖到南京,终不知去向。尽管真迹被盗,这块仿制匾仍视为珍宝。据说咸丰年间唯恐遭于兵火战乱,将匾额取下,藏于吉康祥簟庄楼上,此后还是销声匿迹。不能不说是件非常遗憾之事。
有句俗语;到了安庆要上上塔,到了小市要登登台。可见‘孔雀台’是人们游览古诗圣地时一个重要环节。还有一说;南京的风凰台,武汉的黄鹤楼,小市的孔雀台被称为长江的三大精灵。传说南京的风凰,武汉的黄鹤,每年都要到小市来朝拜孔雀。有三大精灵我为尊之美誉。这或许是当地文人的一种偏爱和自夸。
南京的风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相传刘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有三只状似孔雀的大鸟----时人称为风凰,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大群各种鸟儿绕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风的壮观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人们将永昌里改为风凰里,并在保宁寺后山筑台,名曰风凰台。李白曾游此台,感叹“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现在亭台已废。
黄鹤楼;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神话,说得是此地有一个辛姓人,开一个酒店。一天,有一个身材高大,衣衫褴褛的道士进门讨酒喝,辛氏并未以貌取人,急忙盛上一杯酒奉上。如此半年,道士每天都来,喝上一杯酒,却不给钱。辛氏也未因道士拖欠酒钱而怠慢。后来,道士在墙壁上画一只鹤,告诉辛氏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至,取笛吹奏,黄鹤下来驮着道士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仙人,将十年赚来的银两建了一个楼阁,取名《黄鹤楼》。
当然,无论是风凰台还是黄鹤楼,因其地域经济,在规模和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比孔雀台好。但究其历史背景,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在其精神层面上,前者都不及孔雀台的文化底蕴。因而,三大精灵我为尊不是自夸,而是实至名所,受之无愧!
孔雀台;令小市人骄傲的它曾是传播革命的烽火台。早在抗日时期,我地下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在潜山油坝,怀宁小市一带活动,后加入新四军。主要领导人;汪竹梅、王林、方振华,多次在孔雀台召开群众大会,演文明戏,宣传抗日。解放初期,一批热血青年;查方淼、李伟、陈周昌、周月华、谢闺秀、谢菱秀、韩爱驹、汪金凤为迎接新政权的到来,在孔雀台上演出现代文明戏。还有一批在谢家祠堂的县立中学同学在暑期组成“兴飞宣传队”,在孔雀台演《白毛女》,歌颂妇女解放。《孔雀东南飞》非物质遗产文化继承人李智海先生对建国初期在孔雀台演出有过精彩的描述;四九年五月的一天,万年台葫芦顶周边,插满了鲜艳的彩旗,台前两侧朱红柱上,贴了对联;“国民党百姓苦海,共产党人民救星。”台的正中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夜幕降临,台上五盏煤油汽灯把万年台照得如同白昼...台下人头攒动,笑声如潮。来看戏的人总有上万人,戏台周边摆满卖瓜子花生、香烟糖果的摊贩。吆喝声不断,好不热闹。
六九年文革期间,那是个狂热的时代,在极左的形势下孔雀台被当作封资修、四旧,被造反派拆毁,实在令人惋惜。2006年,耗资六十八万仿古戏台“孔雀台”在原址重新建立。
孔雀台;万年台!以它凝重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崇高的文学地位,几经风雨,几经磨难,将以它雄伟不朽的身姿,高傲的脊梁,在历史的长河中将万年屹立,令世人景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