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秉承一个原则,是“该怎样就怎样”。比如,吃饭要在餐凳上,就不可以在沙发、玩具房,或宝宝在屋里闲逛的时候。
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原则?我觉得孩子很多错误的习惯或坏脾气都是由于家人、照顾人员不能“该怎样就怎样”,一味地迁就孩子造成的。还是拿吃饭这件事举例子,在餐凳上他不吃、哭闹。在沙发上看电视或在玩具房里玩玩具,有这些可以分散他注意力的东西时,再喂饭就吃了。家长为了让孩子吃饭,就在这些地方喂餐。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吃饭可以不必坐餐凳;有人喂;吃饭时可以干别的的习惯。并且他也会觉得“我可以不服从父母的指令,我的作闹,抵抗胜利了!我想怎样就能怎样,下次我还可以用这种方法顽强抵抗。”
这里我想补充说明的是,我不主张给孩子下达指令,让他按照我的意愿做事。但是有关于教养或有助于他成长的,我不会任由他的性子来。
再举个典型的例子,训练孩子在小床上自主入睡这件事,我想每个宝爸宝妈都经历过。“该怎样就怎样”就是他要在小床上自主入睡,可是很多家长舍不得孩子哭,就去拍、去哄,甚至一岁多,孩子很沉了,还要抱起来。这都违背了这一原则,让孩子没了底线,不断地考验父母的承受极限。
我在训练儿子在小床上自主入睡的时候,就舍不得他哭,尤其看到他张开双手,哭着喊着叫妈妈,我更是心软。于是就留在他床边,给他唱歌,拍他胸脯。那时候我还怀着二宝,无论是哈腰拍床里的他,还是坐在凳子上,伸着胳膊拍,自己的身体都是很辛苦的。可是为了不让他哭着入睡,我什么都可以做。就这样,要拍很久,不唱了不拍了,或是看他睡了刚要离开,他都会醒。每次都要这样在他房间里一到两小时,回到自己卧室时,早已心力交瘁。我爱人劝我,不要管他,可我还是做不到。
有一次,他夜里哭了。通常我是听他久哭不止,又要到他房间里去拍他的。可是那晚我太累了,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隐约听到孩子哭一会就不哭了。第二天早晨,我惊喜地和老公确认,我儿子可以哭一会就自己睡着,是吗?就像一个官卡突破了。我开始相信他可以做到,不再去拍他了。后来,儿子哭的时间越来越短。我才后悔不早点放手,其实不是孩子做不到,是我们不相信他们可以做到,过早地伸出“援助”之手。
通过我的经历,也是很多宝妈的共同经历,是想让大家去思考一种现象,一种爱的方式。很多父母爱孩子,都像我刚举的例子,牺牲自己去爱。而在这种爱的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依赖能力强,平衡自我情绪的能力差。这种爱称之为“情”,是阴性的,“情”会使孩子丧失力量,而“爱”会使孩子增加力量,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判定父母给的是“爱”还是“情”。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对孩子都是用“情”颇深,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觉得自己已经付出全部去爱了,可孩子却抑郁、叛逆,是因为爱的方式出现了问题。
“该怎样就怎样”可以练就孩子心理和行为上的约束力,培养贵族的礼仪,就像老话讲“站有站样、坐有坐样”。也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他在家族中的序位,懂得尊重父母,尊重长辈。避免出现国内很常见的“小祖宗”现象-一个孩子出生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两大团队在身旁伺候。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国外的孩子都很好带,总是笑、不哭闹,也没什么限制,家庭活动并不会因为他的存在而改变,是因为国外的父母不会把孩子看作天,觉得他是最重要的。他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的重心不会一下子倾下他,而是有了他后怎样重新调整更好地配合。
希望更多的家长,包括照顾孩子的阿姨,都能在这样一个有边有束的方法下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