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去世有十五天了,网络上对他的怀念、讨论已逐渐沉寂下来。错开了最赶热闹的时间,在少人关注的角落,我想写下几段文字,聊表自己对他的一点追思和怀念。
大学时代,从网络上开始识得李敖,看他在荧屏上嬉笑怒骂,甚觉有趣。因为那时候空闲时间多,也更因为他言谈有魅力,《李敖有话说》的节目便成了每期必看。当时听他念念叨叨了许多,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没有多少观点和事情记得清楚了。但是,对他做事的老辣、思维的敏捷、言谈的生动,却时过犹新、印象长存。那档节目,正如他当时所说,是一瓢牛肉汤兑了几瓢水,掺着卖的,介乎知识与娱乐之间。不过,他左手上摊着文件,右手握着小棍子,指指点点、议论风生的样子,是很有派头的,不禁让我讶异¬——搞文化也可以这样子牛逼!
后来看多了他的节目,其实已经能感知到,他在节目之外,应该不只是这个狂傲的样子。记得他说过,他年轻时候常常几个星期不出门,埋头看书、写作,吃饭就点外卖,送外卖的把餐食从门外递进门内,他取而食之,常常如此度日。他还说过,因为坐了五年多的牢房,他到老了还积有心病,经常一个人独坐幽思。2005年,凤凰卫视张罗他到大陆巡场演讲,偶尔的几个镜头,看得到他与身边朋友、陌生人交谈,语气和态度是非常诚恳、谦和的。看他在节目中一再标榜自己多么好色,有多少多少的女朋友,谈到他夫人,他却一收嬉笑,满是正经地说“我太太如何如何”。我想这种反差并不奇怪,也正因为他私下是这么样,他的狂放才显得友善、有趣。如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狂人,一个永不知进退的刺头,即使再有才华,也就庶几只能以疯子视之了。
节目里,在满满一通自夸之后,李敖总会眯起小眼睛,微微凸着嘴巴,憋着三分笑意注视镜头,眼睛里放射出的不是锐利、傲人的光芒,而是一种轻松、幽默、引人会心微笑的眼神。所以,虽然他撸袖挥拳,有时候观点也难免偏颇执拗,但是不讨人厌,反而感觉这老头挺可爱、精神足,用他常说的一个词来形容是“老神在在”。
《李敖有话说》停播后,搜过他的一些视频,上“康熙”之类的。在娱乐节目里,他的“表演”成分更多一些,谐星们一句句“大师、大师”地叫,让人感觉很有些肉麻。而且在这类节目中,他掉书袋子挺有点卖弄的感觉,牛肉汤滋味更淡了,掺的凉水太多。不过,我还是能理解他的行为,自我以为的理解。他是一个作家、文人,并且是一个不拘一格,急于追求事功和影响力的文人、作家。
对于前妻,大美女胡因梦,李敖总是谈论不休,说过胡因梦50岁生日,他送49朵玫瑰,附上纸条“剩下那一朵是你”。这个故事,他说了好多次。对此,有人去问胡因梦,她评论说,你们不要觉得李敖是表面的样子,被他的言辞和表演所蒙蔽,他其实很精明、会算计,为啥那个生日要送花呢,因为他最近有本关于玫瑰花什么的书要出版,所以做噱头搞宣传。李敖当然是精明的,或者说很有市侩的、坏的、狠的一面,如果看不到这点,那也就不是他李敖了。
李敖自称自赞,说汉语写作包揽五百年来前三名。这个呢,当然不能较真,他带着笑说的,听者也只宜会心一笑。他剑拔弩张、四处开火,其实也不是完全眼中无人,比如说起胡适、雷震、殷海光等人来,他就挺尊敬的。虽然他竭力标榜自己身上新的、现代的部分,但我感觉他骨子里更深的部分,仍然是传统的。这并非贬责于他,相反,我挺尊重他身上那份由传统而来的文化姿态。
李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从这点上,李敖是胡适的好弟子,得其真传,并已光大而发扬之。此外他常引用的陆游那首诗,“老子舞时不须拍,梅花乱插乌巾香。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他仿佛已看透了人生,不张狂戏谑不足以消释人生的无谓、寂寥。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头脑好,又有骨气,这是高难度的事情。我李敖做到了这一点。可是很不幸,我脱离了知识界,没有人认为我是一个学者,我也不甘于做一个学者,我变成了什么?我变成了一个演艺人员。”李敖这段话,我相信是真诚的。对于娱乐界,他本来是鄙而狎弄之的态度,只想借它的势,收名获利。没成想,他的一锅牛肉汤在娱乐界的滔滔巨流中,稀释得厉害,连自己的整个形象也溃倒下来。
我猜想,李敖不会很实在地计较在知识界的所谓形象和地位问题,因为他能看明白那些玩意的虚幻和滑稽。但他一定会在乎自己的思想、知识能不能被人严肃、深刻地对待。他心里还装着能为之坐牢,为之一辈子辛勤劳作的东西。他一生飞扬跋扈,的确达到了让世人莫敢小视的威势,他本人的生活经历也波澜跌宕、饶有趣意,已足可告慰老怀。但可谓名利双收了的他,尚有遗憾否?我想是有的,李敖是一个怪杰、奇侠,但还称不上一代宗师。
其实,李敖这次离世,我并不觉得突然。早在几年前的节目中,他就说过自己身体有如何如何的毛病了。最近几年,偶尔想起他这个人来,会去搜搜他的新闻,看看近况如何,可惜相关的信息已很稀少了。失望之余,不仅便算算他的年龄,感叹他老先生真的年事已高了。如今李敖永离尘世了,世间已确然地少了一个有识、有趣的人。感谢李敖曾经的分享和陪伴,愿他在另外的世界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