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中,过了正月十五,年才过完。
十五之前,不能随意到别人家,年中带着财何美好的愿望,是自私的。父亲总会把炮仗私藏一段,到了十五,全部拿出来。我和哥哥放完最后几个炮仗,像是给新年画上了句号。
母亲会在十五的中午,给我们煮一碗滚烫的汤圆。母亲说,汤圆和月亮,都是圆的,所以无论怎么样,正月十五都要回家,吃汤圆,团聚。每个月月圆的时候,也要想到家。
长大后,父亲和母亲渐渐苍老,转眼我们也到了而立之年。年味淡了,甚至,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过年了,又该怎么给新年画上最后一个符号。做老师久了,总有“好为人师”的毛病,特别是有了孩子,总想拾起一些记忆,让下一代也留下跟我们一样的甜蜜童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到底欠了孩子什么?
孩子第一问:为什么叫元宵节?
刷遍朋友圈的百科,这样写道: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人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可见,古人把月圆看得很神圣。月有阴晴圆缺,应该是关于月圆脍炙人口的诗句,对应了悲欢离合,月圆即人生中最欢快的时候。也就是说,古人用月圆,表达最美好的生命状态。元宵节,是新的一年第一个小山峰,当然值得庆贺。
舞龙舞狮,游百病,迎紫姑,踩高跷,等等隆重的仪式,尽管不同的习俗有各样的表达,不都是对新年最好的期盼吗!一年之计在于春,欢天喜地地庆祝元宵,也是为新的一年埋下喜庆的彩头,许下诚挚的愿望,注入奋斗的动力。
元宵节是一个典礼,以最高的仪式,开启新的一年,圆圆满满。
孩子第二问:我们今天怎么过节?
街头的花灯、彩船、高跷都看过了,百病也走远了,我们就回家吧!关于这些习俗的讲究,缘由,打开朋友圈,可以和孩子玩个灯谜、搞个小竞赛,在活动中吸收的知识,才是透彻的。
一定记得,先给孩子煮一碗汤圆。无论如何,都要哄着孩子吃完,边吃边把小时候母亲说的话重复一遍:汤圆和月亮,都是圆的,所以无论怎么样,正月十五都要回家,吃汤圆,团聚。每个月月圆的时候,也要想到家。
汤圆的甜润入心田,祖宗的话在耳边流传,团圆才是元宵最大的内涵。
民以食为天,吃是新年最讲究之一。元宵之夜,少不了一顿团圆饭。记忆中,除夕夜和元宵夜的团圆饭,总有种神秘感,仍是妈妈的味道,却有了仪式的神圣。全家团聚,畅想未来,其乐融融;所谓家风,这就是最好的展现吧!
孩子第三问:年过完了怎么办?
过了元宵节,春节就真的结束了。节日到终点,新一年才是起点。
上学中的孩子们,很多都在元宵之后去学校,走进校园之前,是不是该坚定新一年的“初心”呢?新的一年,孩子有什么样的愿望?对孩子有哪些要求?不是你问我答,而是共同协定,民主的氛围,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助推器。正月初一给压岁钱时,孩子的话多是诱饵,正月十五,就要严肃地跟孩子谈谈,新一年的规划。
告诉孩子,学习是一种责任。没有哪一个成功人士,不是终身学习者。每个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父母在职业领域精进,孩子在学海中遨游,努力学习,才有明媚的未来。给孩子举几个身边的例子,让责任感深入人心,让使命感落实在行动中。
告诉孩子,礼貌是一种教养。在学校,尊重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其博,方可成大才。在日常,文明礼貌叫人品,是一个人最高的素养,见长辈、见陌生人、见朋友,请求帮助……无论什么时候,只有人品,才能真正征服他人。
告诉孩子,一定要敬畏规则。学校有学校的纪律,国家有国家的法律,家庭有集体的风气,社会有公认的道德,要有红线意识,不可肆意妄为。老虎呆的动物园,就不可翻墙;别人的私有物品,就不要妄想;红灯亮着的时候,一定要停步。无规矩,不成方圆;进入每个圈子,先了解好规则,能遵守了再进去,不能认同的就及时走开。
告诉孩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23岁的杨锁,家境贫寒,父母双亡后,懒到不想自己弄吃的,最终活活饿死。付出了,积累了,天道酬勤,总有一天,会丰收的。对未来最好的憧憬,就是永不停歇地奋斗。新的一年,带着愿望,带着奋斗,出发吧!
(图片来自网络,本文由高考加油站罗站长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