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随笔读书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百年前的人与传,我们能学到什么 | 阅史记

百年前的人与传,我们能学到什么 | 阅史记

作者: 荣庭de日拱一卒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21:30 被阅读54次
    李鸿章、梁启超

    近几日抽空读完任公的《李鸿章传》,虽略显粗疏,但写得酣畅淋漓,既把传主放在其所处的背景中去理解,还将传主与古今中外的名人英雄作对比,显出超越时代的见识。

    更可感佩的是,该传是在传主刚刚去世后就完成的;传主享年78岁,而任公时年28岁。任公在传中自信对传主的同情之理解,甚至认为传主如在泉下看到也会满意。

    任公实在太可爱了!

    01 读完后的几点感受

    匆匆读完雾满拦江的白话版,便忍不住写下一点感受:

    一是任公始终把传主放在时、势、人的框架下去述评,既分析传所处的时和势,又比较同一时势中与传主相当或相对的人,以显出传主的特点。

    比如,任公在写到中日甲午战争时,既指出传主在战争中的若干重大失误,也指出传主“以一人敌一国”的情势,既品评传主及其部属在战争中的表现,也指出其他军队在战争中的拙劣表现,更清醒地看到清王朝整个内政的腐朽。

    二是任公始终用比较的视野来述评传主,既与古代中国的英雄人物比,也同外国英雄人物比,既与同时代传主的前辈(曾、左)和后生(袁)比,还与同时代的对手(李秀成)比。正是在这种比较中,传主的个性、人品、能力、眼界、格局,才生动地展现出来。

    三是任公始终具有与时代相接的敏锐观察力,看到传主是时势造就的英雄,但不造就时代的英雄,所以任公“惜其识”。

    在任公看来,处在传主的位置,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应努力“造就时势”。更让人惋惜的是,不仅传主没有造就时势的能力,那个时代竟然找不出能够造就时势的英雄。

    那什么是时势呢?在任公看来,就是民气和民心。大概正是由于此,任公后来才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新闻救国中,以极大的精力把吸收到西方学问运用到中国问题的研究中,开风气,育民心。

    从后来的情形来看,对20世纪前半叶形成的中国时势,任公居功至伟。

    02 从李鸿章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晚清人物中,可能多数人更看重曾国藩。尤其是前些年从曾国藩身上发掘出来的成功学,让很多人对曾的事迹和功业有了更多的了解。李鸿章晚于曾,他的崛起和成功跟曾也有很多的关系,并且终生以师生之礼待之。

    正如多数人看到的,李在很多方面不如曾,尤其在格局和见识上,任公在传中也指出来。但是,曾于1872年去世。相比曾所在处时代环境,李的环境无疑更加复杂、险恶。

    设若曾再活20年,他一定能比李做得好么?确实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正如任公所说,曾对名节更为看重,功成后常怀勇退之志。从个人看,这未尝不是优点。但于时代、社会和国家,那就未必了。

    相比之下,李对名节并不过分看重,进取之心至死都强。也就是说,在勇于任事上,他要超出自己的老师。设想看,在辛丑之变下,李明知赴京和谈必会招致万世骂名,但他仍勇于任事。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概。

    在今天的环境下,价值更多元,社会更包容,“勇于任事”的精神和气概就不是能否学习的问题,而是必须践行的追求。

    03 从这部小传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任公在28岁时的学识和见识,可能很多人一生都难以达到。此传虽小,但体现出来的才和识却是划时代的。从这部小传里,我们至少可以学到这些:

    知人论世,殊为不易。

    品评人物,既需要长镜头,也需要短镜头。

    设身处地,我们如何做得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年前的人与传,我们能学到什么 | 阅史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ap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