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熊自留地
《坛经》读书笔记(一)

《坛经》读书笔记(一)

作者: 青衣青衫 | 来源:发表于2023-10-16 16:38 被阅读0次

    《坛经》流行的版本有两个,一个是敦煌本,一个是宗宝本。本文参考的这本书叫《坛经释义》,是在宗宝本基础上编著,译注者王儒童,出版社中华书局。

    行由第一

    《坛经》的开篇描写了一个宏大的场面,是六祖慧能说法的场面。在场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可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五祖的开讲有三个关键点:

    一个介绍了自己的身世。他的童年,父亲早亡,老母孤依,艰辛贫乏,是一个砍柴卖柴为生的人。一个讲了他开悟的契机。他给人家送柴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诵念《金刚经》,文中说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他由此产生了要进入佛门的念头。一个讲了他追随五祖的想法。念经人告诉他一个重要的信息,要想真正精进,就需要去聆听五祖弘仁教诲。于是慧能果断安顿好老母,跋山涉水去拜见五祖。

    三十余日后,惠能来到黄梅拜见五祖并说明来意。五祖听说慧能是岭南人?便故意为难他说,你是岭南人,且是南方蛮族人,怎么能够学佛呢?

    于是慧能说了最著名的那句话: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为了证明自己对佛性的了悟,又说了第二句著名的话:不离自性,即是福田。这两句话,让五祖发现了慧能的过人之处。于是留下慧能,让他在寺院里砍柴舂米。

    八个月后,五祖突然把全部门人招来,让每个人都做一个偈子,并且说,如果这个偈子能够领悟佛门深意,他将会把衣钵传给此人并尊为六祖。五祖还说了根本要求: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眼下须见。也就是说,能够彻见佛性之人,当下就必须见到,不是靠揣摩推理得到的。

    于是神秀出场。

    此时的神秀在寺院里担任上座一职,其职位在主持之下,是一寺领袖,他内心非常渴望成为六祖。

    但是神秀又很是纠结,他怕直接把偈子呈上去,让五祖认为他想抢夺自己位置,但是不呈上去的话,五祖又如何知道他的才能?后来他灵机一动,说不如把自己的偈子神不知鬼不觉写在廊上。于是,神秀采取了这样一种婉转的方式,写下那个决定性的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写完偈子回到房间,心里依旧忐忑不安直至五更。第二天一早五祖就看到神秀写在墙上的偈子。

    五祖于三更时分把神秀叫入禅房,说你的偈子未见本性,而且是“只到门外,未入门内”,为给神秀机会,告诉他回去再做一个偈子。然而数日之内神秀却做不出偈子,他因此“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慧能也看到了神秀所做的偈子,知道神秀还未见本性,便也想做一个偈子。可是慧能不认字更不会写字,于是请善于文字的江州别驾代为写偈子。别驾说,你还会做偈子?这事儿很稀奇!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莫意智,若轻视别人既有无量无边罪。

    别驾只好说,你只管诵念偈子,我为你代写。于是,慧能写下了有名的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看到这个偈子知道惠能已经开悟。他怕有人加害惠能,于是用鞋将墙上偈子擦掉,说也未见性。众人深以为然。

    又是一个三更天,五祖叫来慧能。为慧能说《金刚经》,当五祖说到“因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言下大悟,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五祖终于确定慧能已经悟得佛门本意,于是传顿教衣钵于慧能,是为禅宗六祖。

    为避免别有用心之人加害于慧能,五祖嘱咐惠能速速离开黄梅。

    两个月跋山涉水,慧能到大禹岭,又到曹溪。到曹溪安顿下来之后,六祖认为时机已到,他想“时当弘法,不可中断。”

    慧能因此来到广州法兴寺请求主持为他剃度出家。

    在法性寺,慧能又留下了两段佳话,一个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句话打动了法性寺主持印宗。印宗知道慧能绝非凡人,并向慧能请教,于是慧能向印宗讲授了佛法,佛门的不二之法。

    印宗听后欢喜合掌为慧能剃度,并甘愿愿拜其为师。至此,慧能在法兴寺开讲东山法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坛经》读书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ax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