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城市故事大学生活
故地重游,却常游常新

故地重游,却常游常新

作者: 澹一 | 来源:发表于2018-06-20 10:25 被阅读347次

这一站,我的主题是高校。

嘻嘻  准备好带你逛高校喽!

来北京的次数多了,每每到这儿,更像是故地重游——身上的行李越带越少,心头的感触越积越多。

和不同的朋友去同一座城市,久而久之,仿佛是把一座完整的城市切割开来,从不同的角度方面窥探她的人文气息和城市印记。

与大多数人一样,首都在国人心目中被默认为必去之地,那些闻名中外、人人皆知的名胜古迹早年间已在父母的陪伴下领略过一番。

机缘巧合,这一次的端午,北京向我展现出在她悉心呵护下几所高校的文化氛围,新的旅行同伴,以前没有到过的街区小巷,似乎一切又是不一样的体验。

故地重游,却常游常新

说是机缘巧合,不如说是朋友间的一拍即合。

前几天因为手头的事情太多,心情太过压抑又无处释放,在朋友Y的邀请下索性一起同去北京,还有好闺蜜小雨。

因这个假期需要在外实习无法回家,Y此行目的便是看望在北京上学的好友,因此我也有幸结识了几位新的朋友。

他们的风格或庄严,或博学,或精致,或亲切,每个人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也同样有着共同的爱好与回忆。

撇开其他不说,作为刚认识的新朋友,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的是不同的校园环境带给一个人的文化洗礼,且近乎相通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定位,身边有优秀的资源和氛围,也同样有自身的努力。


      @中国公安大学


木樨地校区(要出示学生证才能进去,要是没有熟人大概就没机会进去了)

在中国公大我们见到的是Y的两位老朋友。

第一个朋友G是前一晚我们到的时候就见面的,也是相处时间最长的。

因为读的是警校,Y跟我说G比原来高中的时候壮了好多,身体素质也理所应当就不用多说,毕竟以后是做国家安保工作,社会的治安与稳定需要他们鼎力相助。

当然,一个不会拉小提琴的警校生不是一个好的摄影爱好者,小提琴、摄影、格斗都是他所涉及的领域,跟我们讲起经历的各种真实的安保实习案件也头头是道,因为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差甚大,所以听起来也极其好奇有趣,对这样的工作难免会心生敬意。

第二个朋友M是在我们到达学校之后见到的,恰好是午饭时间就一起在学校后面的餐馆吃了饭。和他相处时间最短,唯一的印象就是长的又高又白,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很耐看的类型,还会弹钢琴,实力加分项。

公大一进门的办公楼 严肃整齐的宿舍楼

中国公大木樨地校区占地面积很小,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庄严与严肃。

放一张公大后面“粥立方”的蓝莓椰果冰粥,敲好喝~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第三个朋友是在人大见到的读研一的姐姐W。

这个姐姐是位名副其实的学霸——本科在北二外学日语,还和曾经的导师一起去过日本,后来跨专业考上了人大的法学院,也会弹钢琴。不过我们相处起来很舒服,她带我们逛了一圈人大,校园环境真的棒的不得了。

我所读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办的最好的高校莫过于人大,可惜门槛很高,只能望尘莫及。

图书馆的长度超出了我手机横拍的容纳范围 纯天然无滤镜随手一拍就很好看的崇德楼 路面上的校徽以及捕捉到一个拍毕业照的小哥哥 身为自己学校人文学院的一员顿时觉得哇塞好高大上 人大的博物馆“业精于勤”“知识就是力量” 路旁的“孔子“雕塑 北京的大学中有两所大学操场是真草地,人大是其一(另一所是中央民族大学) 人大最气派的一栋大楼(第二张因为背光所以加了滤镜才比较清楚) 人大艺术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逛完人大,在附近和W约了晚饭,期间联系到了北电的朋友D,便决定一起吃顿饭。

第一次见到D是在餐馆,是位北电表演系的小哥哥,给人第一感觉很精致,颜值超高,一同前来的是他的一个导演系的朋友(闲聊听到他曾和郑恺搭过5分钟的戏),着一身休闲工装白色帆布鞋,很有范儿。

两人一进门就很显眼,我想走在路上回头率也是超高的吧

真的可以说是此行最大的福利了呢 嘻嘻感觉是以后的大明星和大导演 

更开心的是有颜值超高的小哥哥带着逛北电呢  哇哇哇  难得的机会

到达时天已经快黑了

开始夜游北电啦  因为端午放假人也特别少,可惜额(⊙o⊙)…

北电的图书馆 电影书店 好多都关门没办法进去看 A楼的一个毕业生作品展 逛累了在路边长椅上休息下 很有意境呢 上图中金字塔形的石头 听说每届毕业生都会在这里合照~ 偶遇敲喜欢的好演员赵立新的大海报

北电很小,再加上天黑和放假很多地方都不开门,没多久就逛完了,但给我的感觉却是很精致,小而精。

且校园里浓厚的电影文化氛围,处处可见的电影海报,各种学生的作品展,还有朋友D介绍的自己学的一些课,更让人切实感受到在艺术熏陶下美好的气质形象。

就个人而言我十分喜欢电影类文化,因此北电这样的氛围甚得我心,若有机会,以后一定会再去。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先是见了中央民大的朋友H,因为出门不远就是北外,所以先逛了这里。

北外的一个侧门

这是第二次来北外,第一次是高考后的那个暑假,与表哥和弟弟一同前来的,当时梦想的学校。

校园路边荷花池,毕业生在合照 又来到最爱的图书馆,没有之一 北外高翻院

因为都不是本校生,就草草转了一圈转战回到中央民大。


@中央民族大学


正门(下),侧门(上)

H带我们在中央民大逛了一圈,讲述了很多关于学校一些建筑用途和校园布景,对民大有了更多的了解。

民大的美术学院,右图是从二楼窗户拍到的大型涂鸦 中央民大的民族博物馆 中央民大的图书馆(北京最高的图书馆) 梁思成先生设计的大礼堂,晚会可以达到收门票的效果 很棒 毕业生捐赠的日晷但上面的针被偷了 舞蹈学院 朋友H上课的教学楼——文华楼(超级大手机装不下了)

H说这栋楼的东侧晚上十二点就会关门,因此西侧的楼内十二点以后会有很多人来自习。

听到这些略感惊讶,在你看不到的时候,优秀的人总是一直在努力。

56创业中心 是个地下创业中心
路边毕业晚会宣传海报

午饭朋友H在民大餐厅款待了我们。

忘记这个餐厅叫什么名字了,但菜类很多看起来也很棒

到这里这一趟高校游已接近尾声。

均为初次见面,每结识一个新的朋友,就会对一所校园多一点了解,感触也就更深一层。

回程之前,我们去了此行最后一站——国家图书馆。

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升华~ 文字骰子(我起的名字 嘻嘻) 故地重游,却常游常新

从国图出来,朋友Y基本上见完了所有想见的老友,我和闺蜜小雨也积攒了满心满眼的收获。

在回去的高铁上,收到了中央民大的朋友H微信上发来的电子书签。

临别时H所赠的电子书签
这张图是不是很熟悉~我之前也照过哦 56创业中心那里

“年少时的朋友,谢谢你们挺我这么久。”

返津前的那天早上,醒来后我在纸上写下这句话,是这两天对Y和他的朋友们相处后的一种感受吧。

大学以后的朋友和所有经历过的事,让我对朋友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也越来越清楚,没错,是愈加清晰的。

与人为善,常与老友相聚,珍惜身边好友,乐于结识新友。交友之道也大概如此。

辗转几站,一天的奔波,只为与年少时的老友相聚,在此我也愿他们的友情长存。

故地重游,却常游常新

相关文章

  • 故地重游,却常游常新

    这一站,我的主题是高校。 来北京的次数多了,每每到这儿,更像是故地重游——身上的行李越带越少,心头的感触越积越多。...

  • 常游常新桃花古寨

    招之即来 梁实秋先生说:三月未吃鸡,看见鸡毛掸子都流口水。 不知何年何月何处读到这句话,俏皮的语言落入吃货的内心,...

  • 应急装备配置原则

    常备常新,常换常补!

  • 常思常新

    日记怎么写才更有效?这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在这本书里得到答案:我想,最重要的是,通过反思日记来培养反思能力。 在回顾...

  • 常思常新

    01关于借口 什么是借口?汉语词典上这样描述:承认活动本身是错的,但当事人否认他应当承担责任。“等我有钱了就......

  • 常写常新

    天天写同样的主题,就会常写常新。 承认自己不会写作时,就写的更好了,因为你不再担心写的好与不好。绝望使人觉醒。有人...

  • 常活常新

    今天工作当中出现了一点失误,再次为自己的粗心而感到难为情。曾经的做销售,一切都处在一个变动的环境中,形形色色的人事...

  • 常听常新

    中原焦点团队 成长分享822天 2020-10-10 今晚,是网初24的第二次课。刘老师的课,是常听常新,再次听到...

  • 常思常新

    2020.05.07 在教学中,我时常会感到困惑,但是自从进入社会后,学习不再是,你可以找一个人询问,而那个人就会...

  • 常扫常新

    吃完早饭从食堂向办公室走的路上,看到一位后勤员工,正在用抹布擦着走廊上栏杆的网格,那么仔细认真。我虽然从他的身边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地重游,却常游常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ca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