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夫子对我们说:严格要求自己,宽容的对待别人,就会远离“怨”。这里的怨可以理解为别人的“怨怒”,更可以理解为自己内心的“怨怒”,我觉得远离自己内心的“怨怒”才是根本。远离别人的“怨怒”是改善人际关系,远离自己内心的“怨怒”是建设自己的良好心态,是在自己的内心修篱种菊,营造良田。
相反,一个对自己宽容以待而处处苛责别人的人,内心总会有不平之气,总觉得自己最委屈,当自己的内心充满“怨怒”和戾气的时候,别人对你的“怨怒”就不远了。曾国藩说过:怨言太甚者,这以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然也。
某人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乘火车,因为买的是上铺,考虑孩子的安全,想与两名大学生模样的男生换到下铺,遭到拒绝,最后和一位已为人母的乘客换铺成功。于是该先生深有感触,在微博上发布此事经过,语言看似客观,实则带有抱怨两个男生的情绪,认为是为孩子安全不应该被拒绝,所以“本应该”接受换铺的男生显然在道德上“居于下风”。微博一出,舆论哗然。作为一个懂得基本法律知识的成年人,他应该明白,一个人,只要遵纪守法,没有对他人造成伤害,没有对社会造成威胁,他便不应该受到谴责,你可以不理解甚至不满意他的行为,但不可以质疑他的道德。
但是近年来,大家对此类事件已不陌生,而这些谴责别人行为质疑别人道德的出发点其实就是自己没有被“照顾”,没有得到想要的“利”。某律师事先没有做好安排,换铺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否也该想到别人的困难,可为何我们总是心安理得甚至理直气壮的要求别人“一心为我”?
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可是不知何时,我们忘记了这个根本对自身的重要性,而将这个根本施加于人,渐渐提高对别人的道德要求,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希望人人都是君子,不仅将孔子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良言抛之脑后,甚至把它变成了“躬自薄而厚责于人”。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我们当然要坚守道德的底线,提倡高尚的道德,提倡助人为乐、济危扶困,提倡以人为先等等,但是道德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也就是说道德是用来要求自己而不是去苛责别人的,更何况用“有利于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道德,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表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懂得这些道理,不仅会使自己陷在“怨怒”的情绪之中,还可能会给他人造成情绪的干扰,给社会增添一些戾气。所以,牢记孔子的教诲:“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远怨小“说”(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