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悟孝道

作者: L李红艳 | 来源:发表于2018-09-24 18:15 被阅读222次

“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就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论语》有言: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可见孝一直被认为是孔子仁学的基础,在《论语》中孔子也对孝有详细具体的阐述。

研读《论语》,发现孔子认为“孝”也是有层次的。

第一个层次:有尊敬的爱。

原文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释义: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即使狗和马,也有人饲养;对于父母如果不尊敬,那和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解读:此番对话包含了孔子对孝的两个意思:一是对父母赡养要有基本的物质保障,吃好喝好是必须的;二是精神上尊敬和顺从,赡养父母不是饲养犬马,不能呼来喝去,甚至让父母食“嗟来之食”。但是孔子更强调的是第二层意思。所以,子夏在问孝时,孔子说“色难”,就是讲赡养父母难的不是提供饮食,而是能否做到和颜悦色地跟父母讲话,从内心深处敬重顺从父母。只有设身处地的为父母着想,时常将父母的事记挂于心才能做到关心父母。

原文②:孟武子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释义:关于这一条有两种解释,一是孟武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他:“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再一个是孟武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他:“对于父母,孩子只要担忧他们的疾病就可以了。”

解读:其实,不管哪种翻译,都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应发自内心的爱。父母记得孩子的生日,牵挂孩子身体是否有恙,惦记孩子的冷暖,操心孩子的饥饱…可是几个孩子能很好的记得父母的生日?记得父母的年龄?能时时将父母的健康冷暖放在心上?所以,孔子在《论语·里仁》里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想到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为父母的长寿健康喜悦,一方面也为父母的年龄担忧。能将父母的年龄放在心上的人才能主动从内心深处爱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将孝当做一种负担。

第二个层次:不陷父母于不义。

原文①: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释义: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缺点应该委婉地劝止,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敬,不加违抗。只在心里担忧而不怨恨。”

解读:孝敬父母不是一味的顺从迁就,对于父母的缺点不足或做的不对的地方,也要加以规劝,如果姑息迁就就可能使父母陷于不义之中。但是要讲究劝谏的方式,话要委婉,语气要缓和,绝不可以疾言厉色。

原文②: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释义: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礼制。”

解读:无论父母在世或去世,以礼尽孝是必须的。尤其是父母去世的安葬和祭祀也要依据礼制。孔子很看重礼,孔子在生病时,赞成子路为他祷告,但责备子路以学生冒充家臣为他治丧,因为这不合礼制。所以,对于孝道,孔子也看中礼制,如果越礼而孝,就是陷父母于不义,给父母留下骂名了,这就是最大的不孝了。古人也说:“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所以孔子主张“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就今天而言,很多人在父母去世后,大操大办丧事,铺张浪费,甚至借机敛财,收受贿赂,这都是陷父母于不义,大不孝。也有人在社会上仰仗父母之权势恣意妄为胡作非为目空一切一派老子天下第一的傲态,岂不知给父母带来多少非议,陷父母于不义之中。

第三个层次:有所作为,建功立业。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释义:孔子说:“父母在世,子女不远游外地,如果不得已,也该有一定的去处。”

解读:因为父母在需赡养,所以不应远离,但是也正是因为父母在需赡养,就需要为仕求官,所以我觉得此句孔子强调得更多的是“游必有方”,就是要有目标要做出成绩,而不是毫无目的漫游。古人也说:家贫亲老,不为仕禄,二不孝。一个人生于世间,应有一番作为,为父母争光,这是最大的孝。就今天而言,一个懂得用努力勤奋去回报父母恩情的人就是懂得孝道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懂得孝道的人;一个知道“继志述事”弘扬家族之优良传统的人就是懂得孝道的人。

相关文章

  • 读《论语》悟孝道

    “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

  • 读《论语》,悟孝道

    文/美峰 2019.7.19 “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可以说是底蕴丰厚,历史悠久,今...

  • 读《论语》,悟“孝道”

    一、孝的作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

  • 论语悟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个意思是:学习了东西后,要常常...

  • 论语悟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

  • 论语悟读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

  • 论语悟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提示我们要定期的去温...

  • 《论语》悟读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

  • 论语悟读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要干错事,]就要和颜...

  • 论语悟读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互相之间是接近的,而后天习染积久养成...

网友评论

  • 任献丽:见解深刻如姐姐的能有几人?!你太了不起啦!为姐姐点赞!
  • 丁轩:李老师好!我是永年一中的语文老师韩丽娟,是瑞娜的大学同学,今天看到您的简书文章,很是钦佩!受教了!
    L李红艳:@丁轩 过奖了😊,瑞娜很优秀,她的同学肯定也是优秀有加👍👍👍
  • 2986be0b2136:发扬传统

本文标题:读《论语》悟孝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lh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