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长
12月24日的北京日丽风和,云淡天远,清新祥和。上午9时许,我们从驻地北三环大钟寺驱车经复兴门木樨地前往首都博物馆,一路畅通,人车两欢。我们是幸运者,驻京联络处同志告诉我们,连日来北京完完全全的穹顶之下,PM2.5像凝固的石块沉甸甸地压在北京人的心头,今天的天气状况对于北京来说,真是平安夜之前上帝赐予的圣物。北京因太行、燕山相夹,回旋渤海之滨,又有隙地洞见广阔的草原,真乃天宝物华;自周武王封召公于燕以来,经元明清三代帝都经营,俨然成为中华之首善,又是地灵人杰。1.6万平方公里,2000万常住人口,泱泱之大无论有多少的城市病,仍然阻挡不了千千万万旅行者、冒险家和朝圣者的步伐。我们的行程就是怀着虔诚,向大师致敬的。
翰墨华章——新中国以来名家书画文牍在首都博物馆展出。400多件展品,艺术价值摩天,史料价值罕见。单就书法作品而言更是大师云集,群星灿烂。郭沫若、楚图南、赵朴初、启功的作品神采飞扬,骏逸脱俗;叶圣陶、老舍、曹禺文人大家的遗墨亦是自然纯朴,谐趣横生。阅读大师,感受大师,现场浸润,能够热血贲张,灵魂羽化。
大师必须是内外兼修的。楚图南云南文山人,著名书法家,政治活动家。在大家翰墨版块中见到了他的四幅隶书斗方,分别为兰、竹、菊、柏自咏诗。时下书法作品的内容多为抄袭古诗词和名人名言,往往是内容和形式貌合神离,笔法和结体道貌岸然。楚公是隶书大家,笔法有“曹全”和“乙瑛”的秀美,结体有“张迁”和“史晨”的雄强,章法如魏碑一样古朴。咏兰为“空谷幽兰秀且寒”;咏菊是“篱边秋菊傲严霜”;咏竹在“无言相对总开怀”;咏柏叹“锻就金刚铁骨枝”。作者的意念、文采和笔性三者合一揉为一体,浑然天成,怎能不撼人心魄?
大师是需要超凡脱俗的。赵朴初的一幅行楷尺牍《莲花不着水,日日不着空》写得静如止水,平似明镜,书圣笔法,柔和洒脱,自然玉成,神形兼俱,又兼有宋徽宗瘦金体笔韵,柔中见骨,雄强而圆融。驻足之时,心旷神怡。赵朴初先生生为安徽太湖人,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因长期从事佛教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其书法脱胎苏东坡,结构严谨,笔意劲健,在雍容中透出佛家气象和禅意。新近落成的安徽名人馆馆名集的是赵朴初先生的字,宽宏博伟,雄浑简远,与浩瀚的巢湖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大师是需要用生命去铸就的。在悲鸿精神板块中,睹《红叶双喜图》而为徐悲鸿大师震撼。这是一幅工写兼有花鸟图,工在两个登枝喜鹊,羽毫毕现,精致玲珑,写在枯枝红叶风姿卓越,神采超然,而这样一幅扣人心弦的作品是大师逝世前三日所作。可见大师对艺术完美的追求是至死不渝的。在此还见到了徐悲鸿书法作品任伯年评传,三米多长的行书手卷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的书法神品,自然而不使然,信情而不信笔,率性而不率墨,无矩而不逾矩。如一股清流时有微澜,亦可闻叮咚之声,感受氤氲氛围,真乃赏心悦目。在这样作品前驻足停留,随大师笔意感知大师精神世界,即为人生第一之快事。徐悲鸿是江苏宜兴人,幼承父业,先后留日留法,潜心油画,回国后长期作为国立书画院最高学府领军人物,亦教亦画,且人格魅力超人。数年前我买了一幅徐悲鸿水印木刻的骏马图,一有闲暇便展卷而读,激扬人生。今拜读大师行书手卷,亦有宁静中之奔腾,冥然中奋蹄之冲动。艺术的感人形式固然重要,而彻底感动人的却是艺术创作者的精神。徐悲鸿好像说过,书写者重要的是书写性情,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书写,不必拘泥于所谓大师训导的笔法,一切有为自然,即可。
书写者素养和情怀是铸就大师的根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最近的全国书代会上说,书中有文、书中有道、书中有人、书中有德,是任何一件书法作品的根本。如果缺少这“文道人德”四个字,只能是胡乱涂雅。翰墨华章展厅里每件作品就是每个大师的精神世界,能够走近沐浴智者光泽,真乃三生有幸。徜徉其间,内心深处不断受到撞击,震撼之余只能默默地念叨,一万次地向大师致敬!
下午的北京更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应朋友之约,我们去乒乓球世界冠军梁戈亮家里做客。这位上世纪的体育健儿,精神矍铄,动作敏捷,给人以飘然欲仙的感觉。梁先生退休以后办了个人乒乓球俱乐部,在教习世人乒乓之技之余,亦主攻书法,拜名家、访名山、心追手摹名帖,孜孜以求已然十年有余,我们想见识一下梁先生的墨宝,梁先生婉言拒绝。告诉我们他计划15年后,亦即他80岁时再向世人展示。这是令人感佩的伟大计划。书法艺术必须要有长时间的磨砺,草草上场、信笔而至那是对书艺的的亵渎。梁先生应该是体育界的大师了,他能否成为书法界的大师我不得而知,但梁先生骨子里的大师精神却令我深深敬佩。
平安夜的北京,华灯齐放,长安街车水马龙,碧波荡漾中的国家大剧院美轮美奂,时尚而又安详。我们一行每人花了200多元进场欣赏中国歌剧院西方名曲音乐会。这是一场由30多岁的女指挥家朱曼编导并指挥的音乐和歌剧的盛筵。在音乐海洋里我们随着她的手势,时而穿行草原,时而漫步林间,时而在蓝天上飞翔,时而在海洋中遨游。我这个近乎音乐的盲人,居然沉醉其间,与现观众人一起律动,一起掌声,一起尖叫。这是指挥家的魅力。谢幕时,观众给朱曼献花,这位活跃在音乐界一线的中国歌剧院的首任指挥毫不犹豫地走到伴唱席最后一排,把鲜花敬献给伴唱演员。全场随之而来的掌声达到了高潮。
乒乓球艺、音乐指挥和书法,都是用手而借助某器物,以线条的方式展示创作者内心的美,动在节奏,美在旋律,有形的,无形的,有声的,无声的,而脉搏是相连的,心灵是感应的。伟大的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北京的一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造就大师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