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第②期写书营]
然而,何来永生?又何必永生!卢梭说: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时刻,我们都在死亡和诞生。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是啊,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所以呢:上帝已死,哲学永生!
不,不,不——你要明白:永生的不是哲学,万事万物皆无永生,唯有哲学家的思想闪耀着万古不灭的光芒!
那光芒照着人类世世代代不变的梦想:获得永生。
于是,“作家中的作家”博尔赫斯在小说《永生》中,为我们解开永生之谜——当生命在时间中延伸,在一个无始无终的世界里,一切生存体验和意义都会因为失去了时间向度而虚无缥缈。一旦永生,我们就丧失了对时间的丰富感受,无限循环往复终会麻木我们敏感的神经。
那么,你还希望永生吗?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何需永生!
生命不过是一段又一段的旅程,既然如此又何必耿耿于怀某一段不太圆满的剧情?生活敢把你剁成碎片,你当有勇气把它再拼成宏伟蓝图。
本我已死,自我横行——
你希望自己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到头来,也许不过只是拾人牙慧。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每一滴水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你能说哪一滴水不是大海呢?因为有了自我,各种痛苦纷至沓来!你自我的观点不仅产生了过去、未来,还产生了好与坏。
为什么“太阳”要叫“太阳”?它在被称作“太阳”之前又是什么?为什么有“小草”“大树”?为什么不是“大草”“小树”……就像“你”在“你”之前是谁?在“你”之后谁是“你”?万事万物的过去是怎样的?未来它们又将去向何方?
谁都不知道。
因为我们谁都无法永生。我们来自尘土,终将归于尘土。而“尘土”在成为“尘土”之前又是怎样的存在?如果它们永生,在我们看不见的未来,今日之“尘土”可是明日之“尘土”?
我思故我在。
尘土呢?它们思吗?“我”终归不是“尘土”,但我归于“尘土”时,“我”不思故“我”要如何存在!
“我”不知道。
当“我”认识了我自己,意识到“我”的渺小,“我”不过是大千世界里蝼蚁般的一小只,“我”只能消失在茫茫人海,恰如水滴进大海里,方得自在。
作者简介:赵宗艳,笔名赵宗彦。70后,简单,真诚,温暖。爱旅游,爱音乐,爱美食,更爱独处。初中毕业,自学成才。在《承德日报》《承德晚报》《散文百家》《廊坊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通讯等几十篇;短篇小说《心雨落无痕》收录在《隆化短篇小说集》。做过教师、文秘、企宣等,现为自由职业者,简书创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