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2023年7月21日,我参加了教育行走,22号晚上的教师沙龙,我选择听了朱胜阳老师的课,风趣幽默又接地气,24号活动快结束的时候,突然看到朱老师发群里一条短信说,乡村学校的教师可以领取他的作品《写作照亮教育之路》,我赶紧报名,收到书后看到朱老师一笔一划的在扉页上写的签名,我深受鼓舞。
记得中间朱老师在微信上问我有没有看完,看完的话,给一个反馈,很惭愧,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看。也就是收到朱老师的那个短信那天,我把这本书带到了学校,放在办公室,中午在班级共读时间,学生读他们的书,我读朱老师的书,因为朱老师也是教语文,我也是教语文,朱老师想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我也在课堂中摸索如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并且书中有一些内容是和五年级相关的,比如《桂花雨》,读着书,看着眼前的这些小可爱们,更加亲切。今天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算算时间,从拿到书到今天也不多不少整整6个月,就把自己的收获和点滴思考写下来以感谢朱老师。
我是2000年毕业的师范生,比朱老师走上讲台晚两年,从2000年-2014年一直教语文当班主任,2016年之后到了我们乡的另一个学校,不再当班主任,教语文还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其实也是在2016年我才开始重视学生阅读,但是就像朱老师学生叫“放养式”阅读,给学生说要读名著,但很少有共读,导读课,和丰富的读书活动,当看到朱老师在阅读推广之路上由“放养式”阅读期到“我读你听”阅读期再到“班级读书会”这样的一个推进,我发现自己仍然原地踏步,嘴上说阅读很重要,但是缺少的是行动,想办法,找路径。
现在我们这里的情况是表面说的是素质教育,开展各项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大多活动是为检查而开,是为了制作简报而做,毫无系统,毫无规划,到最后还是看成绩评职称,看成绩定优秀,看成绩关去留,大的方向在这里明摆着,许多老师仍然是眼里只有分数没有生命,只有卷子没有孩子,语文老师中也有重视阅读的,但是为了成绩不掉下来,阅读和成绩都要抓,到了复习或者看着学生退步的时候阅读就要和成绩让路了,受到考试成绩的枷锁,阅读的推行之路举步维艰。今年我教五年级,这学期,我只举行过一次好书推荐活动,但是和班主任和英语老师商量之后,中午给出固定的二十分钟读书时间,虽然复习的时候数学和英语辅导停止阅读了,但是周三和周五的语文辅导我坚持让学生看名著,我能看出来学生们是喜欢看的。
除了坚持阅读,我利用每周二晚上的晚自习让学生写一篇自由创作,话题是我从学生们的班级生活中以及当下热点话题中提炼的,从《开学第一天》到《我很愤怒》到《自由创作》,我们坚持了二十周,写了二十篇,最后一周,学生看到写了两本的作品是惊喜,是满足,是自信。
朱老师在书中的一句话,我记住了。为什么要孩子阅读?因为阅读重要而阅读,因为阅读快乐而阅读。
我认为,阅读是最广泛的、最全面的学习之路,是在扎根,在小学里你的根系越发达,到了中学你的根系就会输送源源不断的知识养料。所以,除了快乐读书吧里推荐的书是必读书籍,读完之后我就让学生读其它中外名著。
许多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纠结过,特别是即将考试的前几周我也焦虑甚至失眠过,担心学生考不好,会让学生对语文失望,对我这个老师失望,家长对我失望,领导对自己失望,但是扪心自问,我是不愿意让学生放弃最佳的阅读时间进入题海战术,我不愿意用死扣的方式让学生会背会写会做题会考试,成绩顶呱呱,这些方法立竿见影,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对是灵气,是书香,是独立思考,是标新立异,我深深知道只有坚持阅读,厚积薄发,学生才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自信,越学越有味,虽然我们教的这一年看不见学生的进步,但是一年后,两年后,学生的成长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但因为它的延迟性,让许许多多老师望而却步,只想管好自己的那一年。
为了教出成绩而教这不是我的本意,我的初衷是为了师生共同成长而教,所以我的天平还是偏向了阅读,和学生一起读写,享受教与学的快乐。
我还佩服朱老师的勇气和情怀坚持在公园里给孩子们讲故事,我更欣赏朱老师调到新学校后开展的“走读绍兴”系列活动,朱老师用“犟”遇见了自己的庆典,其实,我想,“犟”的背后是朱老师那份“我要做个好老师”的初心和使命担当。
掩书自问,我也是一个草根乡村语文教师,我想做个好老师吗?答案更加的肯定。
感谢朱老师,以朱老师为榜样,去读书,去写作,去研究儿童,行动起来,做一个“犟龟”,只要上路,就一定能奔赴自己的庆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