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腰村全体两委,咱们今早做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除周可臣之外,我们的结果全部是阳性……”这段话是上周六张勇书记在村微信群里的通知。
是的,李腰村全体两委干部几乎“全军覆没”。
回忆一周之前,12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疫情防控“新十条”;12月7日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包括高速公路卡点在内的防疫卡点有序撤回;12月12日,亳州发布微信公众号通知,“通信行程卡”13日起正式下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政府一直坚持不懈的进行严防严控,终于把病毒对人的伤害降至最低才逐渐放开。
新政策出台后,核酸检测码、通信行程卡在当天的朋友圈儿里刷屏了。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大家纷纷留言:别了,行程卡,再也不见!
是的,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真的感染上之后,拼的就是自身的抵抗力。大家几乎做好了统一的思想准备:囤粮囤菜倒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现在是囤药,等它来。虽然钟南山院士呼吁不主张大家一起阳,有可能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但是,病毒的来去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在官方发布的各种治疗指南及药品满足供应的情况下,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或体验中。有的战战兢兢,有的在与“阳了”进行着努力的抗争,有的则已宣布“阳康”。
又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一场考验,不仅是对全民身体素质的一次考验,更是对社会文明底线的考验。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身边有感染上的同事、朋友、家人、邻居等等,我们都在尽力地帮助与安抚。身边的驻村战友、同事们陆续发出“我阳了”的信号:高烧抑或低烧,嗓子像被刀子割,头昏乏力腿发飘,口干舌燥没胃口,浑身关节骨头肌肉哪哪儿都疼。那滋味真是,谁阳谁知道……
既然已经做好准备,那就坦然接受吧!村工作群里,我和同志们一起默默分享了:感染新冠后,应该怎么吃?“吞刀片”“水泥鼻”如何缓解?“阳康”之后,家里千万不要这样做!”等知识。大家互相交流着抗病毒体验,分享隔离小常识。总的来说,症状大致相当于流感的“升级版”,但不同的体质,个人感受上却千差万别。
新冠病毒虽然很“凶猛”,但也并非刀枪不入。它就有不耐高温、不耐消毒剂(酒精)、不能远距离传播等弱点。只要我们注意对物品进行高温杀菌,日常使用酒精消杀;尽力避免人员聚集的地方,经常通风,与人保持社交距离,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或是晚一天被感染。
有热心人士分享了抗病毒“偏方”:出门、返回时,用淡盐水漱口、擦洗鼻子,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感染几率。有用没用,不妨试试。另外,红糖、生姜、葱白须、大蒜熬汤趁热喝完发汗,可以有效辅助退烧降温,亲测有效。
村两委的视频里,村子明显比往日安静许多。村里的道路仍然干干净净,只是鲜有人行走。翠绿的麦苗儿被风吹得荡起片片涟漪,它们可以躲得过新冠病毒的侵袭,真好。看着安静下来的村庄,回想着曾经人潮拥挤的村部党建活动大礼堂、王桥集、李腰村文化广场,那样的熙熙攘攘才是人间烟火、国泰民安啊!
一边一杯一杯地续水,一边艰难地敲完这些文字。愿这些文字能记录或尘封过去三年多与新冠病毒艰苦斗争的点点滴滴,也愿这段历史永远不要再重来。经历这些之后,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成长为“铁甲勇士”,赋予战胜一切的勇气和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生生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