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辈子努力工作、辛勤奋斗,为的啥?
潜意识告诉我们,为了更丰富多彩的人生,为了拥有更丰盛的物质。
然而,多数人却浑然不知,越来越多的物品,正在暗中将你的能量悄悄吞噬。
这个多数人,也包括我。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抱怨有了宝宝后,常常对时间有种“饥荒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写完后,开始思索,时间究竟去了哪儿?是谁悄无声息将“时间”偷走?
慢慢找出了元凶,偷走我时间的,正是绝大部分人都苦苦追寻的——更为丰富的物质。
打开衣柜,衣物堆满了空间。小时候,家中清贫,少有机会穿新衣,看见衣着鲜艳的同伴,徒留羡慕的分。长大后,自己有能力挣钱了,也无人管束了,购物的欲望愈加膨胀。好看的衣服裙子,统统收入囊中。结果每次出门前,衣服换了一件又一件,还是觉得不够合身,到最后,常穿的,不过那几套。因为衣服多,空间被占用,有时突然想起要穿某件衣服,却怎么也找不着,于是翻箱倒柜,白白浪费大好时光。因找衣不顺而带来的愁闷感,便贪婪地吮吸着你的能量。
这几年,在衣物的整理上,稍有改进。基本1-2个星期会整理一遍衣橱。实在不喜欢的衣服,会定时处理。换季时,会彻底整理,将过季衣物用打包带装好,应季衣物翻出,重新整挂好。这样做,的确为我节省了不少时间。但在处理旧衣物的方式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有不少因为一时心动而购买的衣服,买回家发现并不那么合身,却因怕麻烦,没有及时退货退款,导致好几件新衣,仅仅只试穿了一回就再也没“宠幸”过了。最关键的是,因为还是新衣,舍不得扔,总觉得扔了可惜。于是乎,这些崭新的衣物,就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之物。
除了这些,还有些旧衣,也舍不得扔,总觉得或许某天能派上用场,可事实是,这个某天,一等就是好几年。
衣物如此,家用物品更甚。尤其有了宝宝后,40平米的大客厅几乎被各种物品占满。婴儿车、推车、餐椅、游乐区……还有各种各样的娃娃,玩具,总之,不及时打理,很容易混乱不堪。最近几天,意识到物品散乱所带来的能量消耗,立马把宝宝的游乐区好好规整,玩具分门别类收拾好,用完了及时归位。沙发整理得干干净净。相信这种干净整洁的环境,于宝宝的成长而言,也是益处多多的。
再把目光转移到书房。我和先生都爱买书,几年下来,大大小小书籍六七百本。最初,它们被杂乱地堆积在书架上,这样,找起书来,特别艰难。有时为了找到一本想要的书,得将书柜成百上千本书一一浏览,才能锁定目标。幸好前两年下定决心整理书柜,将书籍全部分门别类,放到相对应的格子中。这一次整理,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但是,这一天却节省了日后找书所花的无数时间。这两年,书籍还在不断增多,两面墙的书架已经没有新书的容身之所,只能一个格子放两排,这又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秩序。一旦秩序被打乱,时间和能量就会被吞噬。如果像让书房重回秩序,只能忍心处理掉一些不必要的旧书,为新书腾出空间。可是,对于伴我走春秋的书籍,我一本都舍不得丢。可见,要想真正做好断舍离,并非易事。


上述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品,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占用物理空间。其实,吞噬我们能量的不尽是有形物品,很多时候,无形产品是更隐蔽的“能量杀手”。
借助互联网,借助便捷的手机,人们所能获取的信息量大得可怕。打开手机,广告弹窗,各种八卦新闻,短视频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日益丰富的碎片化信息就像无数收割机,哒哒哒哒,收割着人们的智商与时间。近期因疫情困在家,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刷疫情新闻,本只想看个数字,结果却被各种有吸引力的标题牵扯着,不受控制地往下浏览。刷着刷着,时间就“溜之大吉”了。此外,工作途中,时不时跳出的广告弹窗以及各种微信群消息,无不像苍蝇般干扰试听,剥夺注意力。有时,本想打开浏览器查资料,却不自觉先打开微信,看看有没有人发来信息,顺便打开朋友圈看看,尽管都是不想看的广告,但还是忍不住持续往下翻,翻着翻着,时间也翻了篇。大脑每日被这些无用的信息占据,能量被大幅度消耗,当你想静下来做点正事,却发现力量不足。在控制手机用时上,近段时间做得不够。虽然很少刷朋友圈,但会消耗不少时间刷抖音、浏览各种新闻。这很多时候源于内心的空虚感,慌乱感,想用这种方式来掩饰慌乱。
除碎片化的信息消耗能量,大量的手机电脑文件,也是吞噬能量的凶手。试想,当你的手机和电脑桌面杂乱无章堆着各种文件,有用的,无用的,横七竖八,这时,你想找个文件,就像大海捞针,要么耗费大量时间,无果而终,愤愤而止;要么劳心劳力,耗时耗劲,始得之。
曾经无数次把时间耗在这样的事件上,得教训后,方舍弃一上午的时间,用于整理手机电脑文件。十年未整的通讯里,一千多个号码,许多看到名字都记不起是谁了,但号码依然残留在手机,一股脑儿全删掉,只留下几个至亲好友的,瞬间,感觉手机都轻巧了。接着就是电脑了,同样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文件,分门别类,一一归位。往后每隔两周,清理一次桌面。可以说,这是近两年得益最大的好习惯了。因为分类清晰,及时整理,使用了两年的电脑依然能保持6秒的开机速度,运行起来也特别轻巧顺畅,不拖泥带水,这从某种程度上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益。


除却这些有形无形的物质,最令人心累的,莫过于精神上的牵绊。有了宝宝后,焦虑感显著上升,最近几天尤甚,明明手头做着事情,心中却焦灼难耐。时而担心工作没做好,时而忧愁宝宝的起居饮食没照顾到,时而忧郁自身成长时间被剥夺。究其原因,在于自己想要兼顾的事情太多。工作上,想要尽善尽美,所以备课,学习,各方面都会花很多精力和心思。个人成长上,阅读,写作,一样不想落下,怕一旦停下脚步,心灵就会荒芜。宝宝的培养,更令我心思沉重。科学辅食的添加,体质的调养,前期早教(游戏与阅读输入),良好作息的养成,样样都想兼顾好。致使内心焦虑,愧疚,总感觉没能很好的养育她。这些事,没有重量,却件件压在心头,拖累身心。有了宝宝后,忽视了精神上的断舍离,才有了近日的爆发。这两天尝试做精神上的断舍离,小步每日在家早教的事,托付给先生。营养辅食,没时间制作,专门找人搭配购买。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自己花点钱,省出时间和心力,花在令自己愉悦的事情上,这才是高效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今日看袁春楠的三月复盘,深受触动。尤其看到她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极简主义。使用不上的物品及时处理,谨慎新购物品。试想,袁春楠这么优秀的网络红人,难道会缺钱吗?为何她还要精打细算过日子?无非是想把消耗在物品上的能量更多的用在喜欢的事情上。决定人生幸福程度的,不是拥有多少物品,而是你能花多少时间在令自己愉悦的事情上。
意识到这些,四月,有了更清晰的目标,那就是一点点践行极简主义,摆脱物质的束缚,从物质中赎回属于自己的时间。清晰的目标令我重新充满力量。这两天,工作及带娃之余,重新规整了宝宝的游乐区、书架。开始随手记录每月开销(清楚的知道自己每一笔开销,并及时复盘,有助于更好地践行极简主义,把钱花在刀刃上。)。同时,制作了自身成长记录表格及宝宝每日阅读记录表,重要事件明明白白的记录下来,清楚自己的时间消耗在哪些地方,并及时做复盘总结,相信这样的坚持,会令生活有新的光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