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移动资讯和好奇心日报的一点看法

关于移动资讯和好奇心日报的一点看法

作者: 李叽叽 | 来源:发表于2017-03-10 15:13 被阅读0次

    1

    关键是把一个合适的锅配给锅盖

    作为一个没事喜欢乱想的年轻人,我经常构思这样一种场景:如果某天阿拉丁神灯说可以实现我一个愿望,我会要什么?

    忍痛放弃了“变成佐佐木希那样的大美人”和“巨额财富”之后,我选择了:一个我想知道什么就能告诉我什么的、超级信息处理器。

    因为我常为无法快速获得大量简洁的信息,而捉急...也为现在的报道和资料如百科词条般晦涩...而捉急。好像互联网提供的资料无穷无尽,但因为道路纵横捭阖,我到达目标信息的路程变得更加遥远。

    这是我对互联网资讯的突出感受:1.信息过载,过载的信息导致阅读效率的降低,比起好内容,更缺的是对内容的处理分发能力2.整个互联网环境以“交互”为核心,与之对应的是人们需要更加互动、亲切的资讯组织方式,大量自媒体的写作方法就是代表,读起来更轻松、更容易理解,文字更有辨识度。

    目前资讯客户端的发展方向也是与之对应的两个:1.解决好信息分发,满足个性化需求。比如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从人工推荐内容到技术驱动的算法推荐内容,凤凰新闻自定义首页频道;2.提供更加亲切的内容,根据即时互动优势去发展新功能。比如澎湃的问吧,邀请新闻当事人回答问题。

    最终目的都在于提高阅读效率。我个人认为,资讯类应用,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阅读效率。所有改进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来做,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信息分发满足个性化需求,用户接触到的信息结构越简单越好,选择步骤越少越好,路径越固定越好。

    艾瑞2016关于移动资讯的调研中,除了传统的便捷、时效,对感兴趣内容的需求,有明显增长

    2

    如何进行满足个性化需求?

    首先,当我们进入一个资讯应用,能够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最理想的状况。针对这一点,很多应用会在冷启动上做文章,比如让用户手动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今日头条则采用导入微博账号信息、匹配初始兴趣的方法。接下来的内容推荐,会在用户兴趣图谱的基础上,根据用户行为不停的完善,这里面涉及到诸如协同过滤、正负反馈等方法。适用于内容本身很多的应用。

    然后我们能手动筛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频道,这也就是通常的订阅。

    对于好奇心这种内容有针对性的应用,还用不上个性化的冷启动。先做好分类,把分类放到明显的地方,再做好推荐内容,也就够了。(惭愧的说我没看出首页用的是什么推荐方法,我看得有点凌乱...)因此我觉得分类(新闻分类、栏目中心、好奇心研究所这三项)不需要页面跳转,直接在列表页进行切换是最好的,高频操作路径尽量简洁,将分类和个人中心、消息放在一起也不太合适。

    同时订阅的栏目,和三个大分类的关系,我也有点凌乱,是所有内容都拆分成了栏目还是其他,这也给我选择内容造成了困扰。

    最后在个性化上还可以增加其他功能,比如跟踪某主题,如果对我谷歌这个公司特别感兴趣,我能跟踪谷歌这个主题,以后关于谷歌的文章都能提示给我。跟踪主题的颗粒度由具体情况决定,谷歌范畴可能有点大,也可以是苹果7、三星note7等。

    3

    合理的内容供给结构

    首页仅有基于兴趣图谱的推荐是不够的。

    质量较高的资讯类应用,一定会有两类人,一类有深度阅读的需求,有明显的阅读偏好,目标性强,定期阅读获取知识,深度使用;另一类没有明显的阅读偏好,上线后倾向翻阅推送最前面的几篇,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浏览。还有这种状况:一个人在不同时段有不同需求,比如睡前深度阅读,午后娱乐式的翻阅。

    深度使用者是我们所追求的,也是个性化手段去集中满足的对象。但问题是深度阅读的人是少数,一个人深度阅读的时间也十分有限,因为太费脑子。大部分人和大部分时间,集中在第二类。提高使用率和日活,也都得靠第二类。这点艾瑞的2016数据也可以参考:

    这两类需求对应的资讯表现形式,分别是长文章和短平快,而短平快的东西,通常能提高使用频率,比如一天刷2小时微博不累吧,一天看2篇长文章可够累了。

    针对这种现象,首先我觉得合理的内容供给结构,应该是基于兴趣图谱的推荐,加之热门+编辑推荐的组合。这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一种方式,想随手翻阅、不想花费精力去找的人,能第一时间接触到最优质内容。热门可以采用最新+热度或质量的评判方法。像好奇心日报这种时效性不是很强的,首页尤其不建议单纯按时间排序,运营痕迹重一点能优化内容,最新去各个分类看就行了。貌似现在的移动端是按web的格式平移过来的,相信未来会根据移动端特性进行调整。

    再者就是根据不同时段的潜在需求,进行有针对的推送。比如早上首页推荐一批TOP15、大公司头条,中午推荐一批娱乐、时尚,下班好奇心研究所,晚上一批长文,基本符合下图规律。建设一小批短平快的内容(比如以图片为主),跟一般文章区分开来,提供多种选择,也是一种方法。

    4

    好奇心日报的内容定位

    以生活方式类公司为主的商业新闻媒体,很特别的定位,但好奇心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商业新闻媒体,更接近于个性化资讯阅读平台,可能是因为没有媒体品牌和权威感,整合内容较多。

    其他了解还不够深入,但个人感觉时效性略欠缺,对热点营造略欠缺。我并不觉得一个有逼格的关注生活类的商业媒体不需要热点,因为这会分出用户很大一部分精力。用户会在好奇心上进行感兴趣的阅读,同时在其他资讯应用上,关注热点,然后分享到朋友圈...实际上不需要太多热点追踪,就可以将这一部分用户固定在好奇心日报上,减少对其他同类软件的需求。同时用户对热点的追踪是永恒的,这类内容也更容易被传播到社交平台上。怎么去解读热点、选择热点视平台的特性而定。

    5

    互动

    互动的探索空间很广,好奇心研究所就是一个很赞的互动方式,加入更多的互动手段,会是产品未来新功能发展的方向。我个人觉得年轻中产是一群很有想法,并且期待被重视的人,所以我会推荐一个客服式的应用内反馈通道,能够快速收集反馈、快速响应,用户能感到被尊重、对产品建设有参与感,体验感扶摇直上九万里。当然即时通讯有很大开发成本,可以考虑替代方案。

    欢迎产品小伙伴加微信一起交流探讨,lilyandu8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移动资讯和好奇心日报的一点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zn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