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书伯乐桃源清...理事会·自动投稿
《史记》张良:牛掰的人,在寂寞中升值

《史记》张良:牛掰的人,在寂寞中升值

作者: 一笑作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1-11-18 07:41 被阅读0次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飘泊。
                                      ——尼采

    灿若星辰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智慧人物都是在寂寞中成长。

    不是因为寂寞本身有意义,而是在寂寞中一个人很容易沉静下来,与自己对话,进而深刻思考人生。

    有这么一个人,年轻时任侠仗义,中年时安邦治国,老年时功成身退;

    他集兵家、道家智慧于一身,是神一样的人物,被后世称为“谋圣”;

    他就是《史记》中的留候张良,汉初三杰之一。

    他的人生也经过一段寂寞期,那是属于张良43岁之前的青春岁月。

    01他曾仗剑走天涯

    张良出场,是羽扇纶巾风流倜傥的帝王师?

    错!他上演的是侠客行江湖。

    他本是韩国贵族,爷爷父亲都是韩王的相国,身为官N代,是鲜衣怒马的翩翩少年。

    秦军滚滚铁蹄踏过,韩国宗庙倒塌于尘埃中,张良弟弟死去。

    国仇家恨,凝聚成一个少年的复仇之心。

    这一年,张良二十二岁,正是血气方刚之时。

    他草葬兄弟,散尽家财,浪迹天涯,招求天下江湖侠客,立志刺杀秦王。

    当荆轲携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决绝踏上刺杀秦王之路时,张良正在招聘能扔出一百二十斤大铁锤的勇士;当荆轲靠近秦王功亏一篑时,张良却看到了希望之光:一个力士,就能断了秦王的命!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游,张良与力士埋伏在博浪沙。

    当始皇车队卷裹着尘土浩荡而来,大力士狠命抛出铁锤,一道斜线划破长空,铁锤砸中车辇。

    然而,狡猾多疑的秦始皇并没有坐在平常坐的那辆车内,被击中的是副车。刺杀失败,张良和刺客逃走。

    惊魂未定中,秦始皇震怒,下令全天下严密搜查。伴随着名震天下,张良狼狈逃窜。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下皆振动”

    李白曾如此称颂张良。千百年来,张良的侠客之风穿越山高水长,被无数文人仰慕不止。

    然而,宋代苏东坡在《留侯论》中提出另一种看法: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无过人之能,逞匹夫之勇,这是不自量力;欲于一击而定天下,这是侥幸心理。

    试想一下,张良即使刺杀秦王成功了,又能如何呢?

    以暴制暴,暴力无穷尽也。丧了秦始皇的命,能结束秦朝的残暴统治吗?韩国复国,天下又陷入纷扰之争吗?

    以单枪匹马之任侠行为向国家挑战,无异于以卵击石、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一人之孤行不可为也,须学万人之敌方可。

    谁的成长,不是从错误开始呢?年轻的张良,走向了反省之路。

    02也曾隐退学兵法

    十余年的谋划,全部的身家,一朝刺杀失败,张良内心的痛楚和绝望可想而知。

    豪情万丈已烟消云散,秦王的追捕时刻不放松,命在旦夕之间,未来何去何从?

    张良站在下邳废桥之上,内心灰茫茫一片。

    这时,一个穿粗布衣的老者步履蹒跚地走到张良面前,故意把鞋子甩到桥下,转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

    张良一愣,满脸涨红,何人如此猖狂无礼?他怒上心头,想揍这个老人一顿。

    然而,身为通缉之人,不可惹是生非。更何况,眼前是苍苍老翁,为他捡鞋子也不算失面子,

    于是张良忍耻下桥捡鞋。没想到,老人把脚一伸,“为爷穿上!”心灰意懒的张良想:“捡都捡了,穿就穿吧。”于是跪地为老人穿好鞋子。

    老者是谁?为何专门到桥上让自己捡鞋?望着老人渐行渐远的背影,坐在断桥之上的张良,陷入了思考。

    没想到,老人走出一里地又返回了,笑着对张良说:“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与此。”

    五日之后,张良赴约,老人怒骂张良:“与老人约,为什么来这么晚?再等五天来。”

    又过五日,张良鸡未鸣就赶来,老人又骂:“为何又比我来迟了?再等五天来。”

    再过五日,张良不到半夜就赶去了,老人笑着说:“这就对了!”然后从怀中掏出一步《太公兵法》,说:

    “回去好好读,读好了就能成为帝王的老师,再过十年,你会发达。十三年后,你见到谷城山下的黄石头,那就是我。”

    可能很多读者会和我有同样感受:这个故事太离奇神秘了!在司马迁认认真真的记录里,我们可以看到张良的成长之道:

    忍耐!

    欲成大事者,须忍得住屈辱,放得下气盛,如此才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淬炼。

    古今中外担大任者,都有一段漫长而孤独的时光,概莫除外。

    诸葛亮躬耕南阳
    苏东坡流放惠州
    毛泽东管理图书
    邓小平劳动改造

    寂寞期,也是沉淀期。

    接下来的十年间,张良在下邳,以道家养生为幌子,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洞察史事,以待明主。

    03安邦治国定天下

    很巧合的是,张良在下邳隐遁之时,遇到项羽的伯父项伯,同为朝廷通缉要犯,同是天涯沦落人,同负家仇国恨,同有壮志情怀,二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没想到,这一出相识相知,演绎成日后《鸿门宴》上救刘邦的机缘。历史也会在偶然中改变它的走向。

    总之,下邳十年,是寂寞的十年,也是成长的十年。

    刺杀失败之打击,遁逃艰难之困苦,都没能击败张良,反而让他的人生走上了新的境界。

    步入而立之年的张良成熟起来,他在读书中思考自己,在自然中对话自己,在交友中找到自己,在反思中认清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修身是为了治国平天下,隐匿是为了东山再起。

    公元前209年,陈涉起义,张良聚百余能人异士携着复国梦再次步入江湖。这一年,张良43岁。

    修炼十年的张良剑出江湖,剑气纵横三万里,这剑气,全蕴藏在文韬武略中,隐藏在身材娇小状貌如女的外表之下。

    鸿门斗智,他是幕后总规划师,拉拢项伯和刘邦成为儿女亲家,教导刘邦和樊哙谦虚低调,吹捧项羽,去除杀身之祸。

    火烧栈道,是他劝刘邦退一步海阔天空,为后来韩信暗度陈仓奠定基础。

    下邑画策,是他推荐韩信、彭越、琼布三杰于刘邦,规划灭楚战略。

    分土韩彭,是他劝刘邦忍耐,封王韩信,从而垓下之战,项羽败亡。

    ……

    一件件,一桩桩,都关系着天下兴亡。难怪那个一向狂妄的刘邦对他一直以礼相待,尊张良以师礼,满朝文武,唯有他独享此殊荣。

    在大汉帝国庆功大会上,刘邦为他写下颁奖词:

    “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04寂寞中的绚烂

    看到网上有句对话,调侃中说出了真理:

    大神和渣渣的差距在哪里?
    其实,大神不过就是在挥霍寂寞的时候,拥抱寂寞而已。

    回看张良这一生,最寂寞的时候就是下邳隐居十年,然而,也正是这十年成就了他:

    他不再是鲁莽的侠客,而是善谋的智者;不再逞任侠之血气,而是拥有博大之胸怀;不再追求一己之功名,而是谋求安邦之大业。

    十年磨剑,临门一脚,破门封顶,寂寞功不可破。

    为什么非淡泊无以明志?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淡泊中升华,方能绚烂至极。

    然而,张良身上最值得我们敬仰的是,隐居十年,他虽然学黄老之道,但并没有遁入空门,而是把修身放在人生第一位,秉承着孔子倡导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责任,踯躅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

    对国,他一直有着担当意识,虽然一开始这个国是他心心念念的韩国,但是那是他热恋的故土,直到韩王成被杀,他又把自己的复国梦化为平定天下梦。

    对己,他一直有着“立德立功立言”之不朽志向,这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精神,千百年来,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刚健自强,不屈不挠,以柔克刚,经世治国。

    在寂寞中成长后的张良,以其风骨和人格,影响着国人,千年不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张良:牛掰的人,在寂寞中升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cd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