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投资类畅销书籍,《价值投资3.0》这本书在对于价值投资的描述相对白话的同时,除了针对数字科技企业的BMP选股逻辑的详细解读以外,还对于投资工具1.0,2.0,3.0三个不同的版本的选股重点的历史沿革都进行了相对详细地描写。如果读者对于三代投资核心关注点和工具点的历史演变比较感兴趣,那这本书一定要入手。
同时,作为一个内容相对专业的畅销书来说,完全没有企业财务管理、金融投资知识的读者慎入,阅读难度会有点大。
金融业是实体的虱子,它依靠社会现实中各种实体经济的血液而活。所以金融业的发展与大环境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关联。工业时代格雷厄姆的1.0投资,消费时代巴菲特的2.0投资以及数字时代BMP框架的3.0投资的进化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产生。
书中详细地讲述了这其中的发展历史。
工业时代后各类企业兴起后出现了大量金融需求,金融业应运而生,在暴力生长阶段,金融选股逻辑与企业本身的逻辑勾稽关系没有像现在这么复杂完备,因此出现了格雷厄姆的1.0选股逻辑—资产清算价值远低于股价的选股逻辑。在当时产品竞争度不大,各项重资产企业百废待兴,企业倒闭后的资产价格与企业破产转移资产时的实际价格相差不大且易于交易。这个经济基础是格雷厄姆模型最关键的基石。
随着社会和金融业的发展,1.0的选股逻辑也暴露了自己的问题,首先是过度关注清算价格和企业股价导致股票交易频繁加大了交易员的操作复杂度,交易员疲于选股往往忽视了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的变化和核心发展动力。同时大量金融从业人员掌握了1.0技术导致在该模型上的选股竞争激烈程度,大大降低了金融业的利润。
随着重工业发展的尘埃落定,重资产处置时价格与金融机构对于其资产评估的价格相差过大。同时,消费者的收入大幅提高,对于日常消费有着比之前更高的需求,社会发展进入了消费时代。在这个时代巴菲特的护城河式的选股模型逐渐成型,该模型的核心要义在于金融从业人员将视角从资产本身转移到了企业真正运营的内容上去。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是否具备成为称霸一方的能力,比如通过大体量资金与电视台联合包围消费者的全部生活产生大量利润。这样的建立企业核心产品护城河能力成为了2.0时代最为关注的要素。
而3.0时代与2.0时代完全不同,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发展仍旧在高速发展,尚未形成定局。因此未来世界的发展究竟往何处走我们无人知晓。所以在这个发展形态下的选股逻辑与2.0完全不同,2.0的护城河模型逐步被互联网这样信息流通性打败。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能够知道各种产品信息和购买渠道,曾经大品牌的核心能力被洪水一般的网络信息打败。
同时,与重工业时代的企业相比,数字企业最特别的地方为企业均为轻资产企业,所有的资产均由“0”和“1”构成。而我们“落后的”会计准则是伴随着重工业企业应运而生的,所有的资产负债和利润指标设计都是基于过去重工业时代产生。而数字企业最核心的研发价值并没有办法在落后的会计准则中被计入资产项目中,而要在费用中体现。因此数字科技企业的财务报表伴随着大量的研发费用最后形成的亏损,显得非常“难看”。因此BMP选股框架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将这些费用调整至资产中从而体验出企业真正的价值。
书中也用了很多作者的选股实例讲述了他在选股过程中是如何调整企业的财务报表最后得出数字企业的真正市盈率的。
最后,作为金融从业者或者金融爱好者,这本书真的非常好读,强烈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