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聊斋志异 > 卷二 祝翁

聊斋志异 > 卷二 祝翁

作者: 一米阳光的休闲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3-05-28 07:40 被阅读0次

缞绖  [ cuī dié ]指麻布做成的丧服。也值服丧。

 拼音:dài   欺哄;欺 骗。

搥床chuí chuáng 捶床(捶床)用手击床。表示愤怒、激动的动作。

畸行[ jī xíng ]超俗的﹑非凡的行为。

属纩,古代汉族丧礼仪式之一,音:zhǔ kuàng。即病人临终之前,要用新的丝絮(纩)放在其口鼻上,试看是否还在气息。属,放置。此一仪式称为"属纩"。因而"属纩"也用为"临终"的代称。

分香卖履,汉语成语,拼音是fēn xiānɡ mài lǚ,意思是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拼音:cuàn),此字最早见于战国 ,古字形上部模拟双手拿着甑,中间是灶口,下部表示用双手将木柴推进灶口。本义指烧火做饭。与这个意思相关的,都可叫做"",如古代称厨房为"室",煮饭的大锅叫".

【原文】

济阳祝村有祝翁者,年五十馀,病卒。家人入室理缞绖,忽闻翁呼甚急。群奔集灵寝,则见翁已复活。群喜慰问,翁但谓媪曰:“我适去,拚不复返。行数里,转思抛汝一副老皮骨在儿辈手,寒热仰人,亦无复生趣,不如从我去。故复归,欲偕尔同行也。”咸以其新苏妄语,殊未深信。翁又言之,媪云:“如此亦复佳。但方生,如何便得死?”翁挥之曰:“是不难。家中俗务,可速作料理。”媪笑不去,翁又促之。乃出户外,延数刻而入,绐之曰:“处置安妥矣。”翁命速妆。媪不去,翁催益急。媪不忍拂其意,遂裙妆以出。媳女皆匿笑。翁移首于枕,手拍令卧。媪曰:“子女皆在,双双挺卧,是何景象?”翁搥床曰:“并死有何可笑!”子女辈见翁躁急,共劝媪姑从其意。媪如言,并枕僵卧。家人又共笑之。俄视媪笑容忽敛,又渐而两眸俱合,久之无声,俨如睡去。众始近视,则肤已冰而鼻无息矣。试翁亦然,始共惊怛。康熙二十一年,翁弟妇佣于毕刺史之家,言之甚悉。

异史氏曰:翁其夙有畸行与?泉路茫茫,去来由尔,奇矣!且白头者欲其去则呼令去,抑何其暇也!人当属纩之时,所最不忍诀者,床头之昵人耳。苟广其术,则卖履分香,可以不事矣。

【翻译】

济阳县的祝村有个祝老头,年纪有五十多岁,病死了。家里人进屋穿戴孝服,忽然听见祝老头急促喊叫。大家一起跑到停放灵柩的地方,看见老头已经复活了。大家很高兴,上前慰问,老头只是对老婆说:“我刚走时,决心不再返回阳间了。走了几里路,转念一想,抛下你这一副老骨头在儿孙们手里,饥寒温饱都得仰仗人家,活着也没有乐趣,不如跟我一块走。所以我又回来了,打算带你一块儿走。”大家都认为他刚苏醒过来,不免说些胡话,根本就不相信。老头又说了一遍,老太太说:“这样也挺好。不过你刚活过来,怎么能又死呢?”老头挥挥手说:“这没有什么难的。家里的杂事快去处理一下。”老太太笑着不动,老头再三催她去做。她于是出去耽搁了好一阵子才又进了屋,骗他说:“处理妥当了。”老头叫她快去梳妆打扮。老太太不去,老头催促更加急切。老太太不忍违背他的意愿,也就穿着整齐出来了。儿媳、闺女们都偷着笑。老头在枕头上移动了一下头,用手拍着,叫老太太躺下。老太太说:“子女都在,老两口双双躺在床上,这成什么样子?”老头捶着床说:“死在一起有什么可笑的!”子女们看见老头生气着急,就一起劝老太太暂且顺着老头意思行事。老太太照着老头的话,和他枕着一个枕头,直挺挺躺在一起。家里人见状又都笑起来。不一会儿,见老太太笑容突然没有了,渐渐地闭上了双眼,许久没有动静,真像睡着了一样。大家这才走过去一看,发现老太太身子已经凉了,鼻孔也没气了。又试了试老头,也是如此,大家这才惊怕起来。康熙二十一年,祝老头的兄弟媳妇在毕刺史家做工时,详细地讲述了这件事。

异史氏说:祝老头大概平素就具有奇特操行吧?黄泉之路,茫茫难测,但他来去自由,真是令人称奇。况且对于白头偕老的人,想一起走,就能呼唤着一起走,这是何等的从容啊!人在临咽气的时候,最不忍心诀别的就是床头上亲近的人。假如能把祝老头的这种法术加以推广,那么像曹操在临终时分香卖履,为妻妾生计而操心的事就不存在了。

【点评】

祝翁的家庭生活并不困难,儿孙们也并非不孝顺,可本来已死的祝翁,由于想到老伴“在儿辈手,寒热仰人,亦无复生趣”,便决心暂时复活,然后带着老伴一起从容死去。

故事确实新奇,但这新奇,不仅在于祝翁死而复生,生而复死,来去的从容,更在于祝翁让老伴随着自己死的原因很有创意。著名《聊斋志异》评论家冯镇峦和但明伦都对祝翁说的话感慨良深:“此数语观之令人泣下。凡事暮年老亲,非孝子顺妇,鲜不蹈此痛。”“余见有老死而遗其妻者,儿辈分爨,计日轮养,寒热仰人,互相推诿,且有多求一食一衣而莫之应者,真无复生趣矣。祝翁呼与同行,真是晓事,真是快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祝翁》这篇小说真实反映了中国社会老年人在暮年生活和心理上的痛苦。这个题材在中国的古代小说作品中并不多见。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大概最早关注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并提出用“孝道”来加以解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但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单靠伦理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已为古往今来的事实所证明。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养老制度,只有建立了合理的养老制度,老年人才能活得快乐而且有尊严。

相关文章

  • 夫妻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聊斋志异》里面的一则小故事—《祝翁》,话说祝翁在自己五十多岁的时候死了,家人料理后事,突然发现祝...

  • 聊斋志异——祝翁

    济阳祝家村,有位姓祝的老翁,五十多岁这年得病去世,家里人进屋准备丧服时,忽然听到祝翁急切的呼喊声。众人都跑到停棺的...

  • 《聊斋志异》短篇集三十二 祝翁

    蒲松龄 原著 济阳县祝村有一祝翁,年岁五十有余,患病身亡。家人入室料理丧服,忽然闻听老翁呼喊甚急。群人奔集...

  • 舌尖上的《聊斋志异 猪婆龙》

    1 《聊斋志异 猪婆龙》在青柯亭版是放在第二卷第4篇。 据说原稿分八卷,猪婆龙在第一卷的最后,与卷二中第24篇的“...

  • 《聊斋志异图咏》题诗集25 祝翁

    祝翁 广百宋斋主人 缱绻恩私悲永诀, 由来伉俪最情深。 从今白首同归去, 痴绝分香卖履心。 诗意:祝翁驾鹤西归后,...

  • 《白话聊斋》卷二 目录

    相对卷一,《聊斋志异》中卷二的篇幅都要更长。 故事也讲得更细,情节更生动,人物也更加让人感动。 在聊斋中,虽然充斥...

  • 多思维解读《 聊斋》之“祝翁”

    原著:《祝翁》 济阳祝家村,有位姓祝的老翁,五十多岁这年得病去世,家里人进屋准备丧服时,忽然听到祝翁急切的呼...

  • 《祝翁》译文

    故事概要:真的有死而复生的事情吗?还可以为所欲为,带走自己想带走的人?在聊斋里面,貌似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济阳...

  • 诗词 | (北宋)时遁泽——王柏《题泽翁小卷》

    (北宋)时遁泽——王柏《题泽翁小卷》[宋]王柏撰《鲁斋集》 卷三 王柏《题泽翁小卷》: 题泽翁小卷其一 绿阴最深处...

  • 《笠翁对韵》——卷二

    (卷 二) 一先 寒对暑,日对年。蹴踘对秋千。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烟。歌宛转,貌婵娟。雪鼓对云笺。荒芦栖南雁,疏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斋志异 > 卷二 祝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km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