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作者: 老树新枝12 | 来源:发表于2024-08-22 19:47 被阅读0次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美女作家迟子建的一部力作,是部长篇小说。

    这就是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小说。既然是小说,那就有一个定位:故事的情况大部分都是虚构,虽然有一小部分真实故事在里面,但从整部著作来看,还是虚构成成份较多。

    虽然是一部小说,故事情况都是虚构,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被故事情况所吸引,把自己的整个思想和情感都带入到了小说中,并随着小说的情节变化而起伏,情至所处,甚至产生波澜壮阔的涟漪,如同决堤的河水,喷涌而出。

    故事是以主人公“我”近百年经历诉说了游猎民族——鄂温克族的时代变迁。通过小说,我们可以了解了鄂温克族的历史以及生活习性,更在脑海中展现出了一幅以游猎为生的民族的全貌。他们的生活贫穷、落后,有些还属于原始习性,如吃生肉、啃树皮,但并不能掩埋他们的善良、勇敢和睿智。他们既有团结合作的意识,也有相互之间的矛盾,虽然是部落生活,但也不乏有社会的原型。

    阅读中,虽然情感始终被带入故事情节里,但总会不自觉地与作者迟子建联系起来,总感觉“我”诉说就是她的倾诉。也许是作者的著作太过于优秀,毕竟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也许是作者的个人情感经历,对失去丈夫的深情怀念,这样的感觉始终在影响着我。

    小说中的人物大多都与“我”有一定的关系,父母、姐妹、兄弟、丈夫、儿女侄儿以及孙辈人物等等都与“我”有或远或近的关系,必定是一个部落。正是“我”的亲人经历了一个个失去亲人的悲痛,更加能感觉到是作者对亡夫的思念。作者曾在著作结束后提到她在写作的时候:“方桌上摆着一盆我爱人生前最喜欢的花,它纷披的嫩绿叶片常常在我落座的一瞬或是拿茶杯的时候,温柔地触着了我的脸或手。”

    而该部著作快要定稿的时候,正是她爱人三周年的忌日。“我没有去他的坟前,因为从他离开的那天开始,一座年轻的坟就沉甸甸地压在了我的心头。那天晚上,姐姐、弟弟和姐夫陪着我来到十字路口,我们遥遥地静穆地祭奠着他。被焚烧的纸钱在暗夜中发出跳跃的火光,就像我那一刻颤抖的心。”

    如果你仅仅以为该部作品是作品在倾诉个人情感,那就大错特错了。作者更想表达的则是对一个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思考。虽然政府想把游猎民族引到山下居住,但是他们的生活习性并不适应那样的生活,不但他们人睡不着、吃不好,而且就连他们的驯鹿也难以适应山下“圈养”生活。

    如何让他们适应和接纳,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新问题。这样的思考多么像如今的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等等重大民生问题建设。

    所以,从这样的社会大问题、大发展角度出发,可见作者的大情怀、大视野,并不仅仅在倾诉个人情感,而是在思考更深层的社会现实问题。并将这些问题通过自己的小说体现也个人的观点,为社会为政府提供一些历史视角、文化元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lw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