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来点社会心理学吧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群体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群体影响

作者: 醉起萧寒 | 来源:发表于2017-10-03 15:06 被阅读81次

    什么是群体

    群体动力学家肖认为所有的群体都有一个共同点:群体成员额存在互动。因此,他把群体定义为两个或更多互动并相互影响的人

    群体助长作用:我们是怎样受他人在场影响的

    纯粹他人在场

    1. 他人在场能够引起唤起
    2. 唤起能够增强任何优势反应的倾向
    3. 增强优势反应意味着:促进简单行为、削弱复杂行为

    随后的实验也以不同的方式验证了这个规律:无论优势反应是正确反应还是错误反应,社会唤起都会促进这种优势反应。

    拥挤现象:众多他人在场

    拥挤能增强唤起状态,而唤起能够促进优势反应

    为什么我们会因他人在场而被唤起

    有证据表明可能是以下三个因素:评价顾忌、分心以及纯粹在场

    评价顾忌

    如果人们认为自己正在受在场的人评价,那么他们的优势反应提高的最明显。
    受评引发的自我意识也会干扰我们熟练掌握的自动化行为。

    分心

    注意他人和注意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认知系统负荷过重,于是就引起了唤起。有时其他非人分心无的出现,也会产生这种效应。

    纯粹在场

    即使在任务中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别人也无从评价,他人在场仍然有唤起作用,包括非人类的动物社会也存在社会助长效应,暗示我们天生的社会唤起机制在动物界是十分普遍的。

    社会懈怠:个人在群体中会减少努力吗

    人多好办事

    在社会懈怠实验中,个人认为只有在他们单独操作时才会受到评价,群体情境降低了个体的评价顾忌。
    所以:一旦受他人观察,个体的评价顾忌会有所增强,社会助长作用就发生了;一旦消失在人群中,个体的评价顾忌就会减小,社会懈怠就发生了。

    激励小组成员的一种策略就是使个体作业成绩可识别化。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懈怠

    当任务具有挑战性、吸引力、引人入胜的特点时,群体成员的懈怠程度就会减弱。面临挑战性的任务时,人们可能会认为付出自己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小组成员彼此都是朋友而非陌生人或成员都很认同自己的群体,那么懈怠就会有所减少。

    去个体化:人在群体中何时和失去自我感

    一起做一些我们单独一个人时不会做的事情

    社会助长实验表明群体能引发人们的唤起状态,社会懈怠实验表明群体能扩散责任。一旦唤起和责任扩散结合到一起,常规的约束就会变小,后果可能令人震惊。

    失控行为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群体引发的。群体能产生一种兴奋感,那是一种被比自己更强大的力量吸引住的感觉。在某些群体情境中,人们更可能抛弃道德约束,以至于忘却了个人的身份,而顺从于群体规范——简言之,也就是变得去个体化。

    什么环境会引发这种心理状态呢?

    群体规模

    一个群体不仅能引发成员们的唤起状态,也能是他们的个体身份模糊化。暴徒团伙的规模越大,成员越有可能失去较多的自我意识,个体的评价顾忌都降低到了最低水平。所有人都会把其行为的责任归因为情境而不是自己的选择。

    身体匿名性

    匿名性使人们的自我意识减弱,群体意识增强,更容易对情境线索作出回应,无论这线索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唤起和分心活动

    群体表现出攻击性之前长城会发生一些较小的引发人们唤起状态或者分散其注意力的事件。集体喊叫、高歌、鼓掌、跳舞既可以令人们热情似火又能减少其自我意识。

    当人们看到别人和自己做出同样的行为时,会对自己做出冲动型的举动产生一种自我强化的愉悦感。

    弱化自我意识

    能弱化自我意识的群体体验通常能分离个体的行为和态度。无自我意识、去个体化的人更不自控,更不自律,更可能毫不顾及自己的价值观就做出行为,对情境的反应也更强烈。

    自我觉察是去个体化的对立面,自我觉察的人也不太可能做出欺骗行为,会更加自控。

    群体极化:群体会强化我们的观点吗

    群体讨论通常可以强化其成员最初的意向。

    “风险转移”的案例

    讨论中不同的看法会趋于统一。但奇怪的是,人们趋于统一所得出的观点往往比他们原始观点所得出的平均值更倾向于冒险。

    在数年的研究之后发现风险转移并不是普遍适用的。

    群体会强化我们的观点吗?

    群体现象的结果并不是一昧朝着冒险的方向偏移,但是却倾向于使群体成员的初始观点得到加强。这种观点被莫斯科维斯和扎瓦罗尼称为群体极化概念:讨论通常可以强化群体成员的平均倾向。

    群体极化实验

    经过一些实验,观点相似的人群进行的讨论确实可以加深两个群体之间观点的差距

    日常生活中的群体极化

    学校中的群体极化、社区中的群体极化、互联网上的群体极化

    对极化的解释

    有两种理论已被科学实验所证实:

    • 着重于讨论中所提出的观点,信息影响(由于接受了事实证据而产生的影响)
    • 着重于群体成员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和其他成员,规范影响(基于人们希望被他人接受或者敬仰的愿望而产生的影响)
    信息影响

    从最受支持的解释出发,群体讨论可以产生一系列观点,而大多数观点都和主导性观点一致。
    但是,态度的转变并不仅仅由于听到他人的观点,讨论中的积极参与会比消极聆听更容易导致态度的转变。
    人们的大脑并非像白板那样供说服者填写,在核心路线的说服中,人们怎样看待某条信息很关键。

    规范影响

    第二种解释涉及到与他人的比较。我们人类希望能对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做出评价,当我们发现其他人和自己保持相同观点时,为了使其他人喜欢我们,我们会将观点表达得更为强烈。

    当要求人们预测在类似海伦困境一类的问题中其他人的反应方式,他们通常表现出人众无知,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他人在多大程度上支持社会普遍认同的倾向。

    群体思维:群体会阻碍还是促进好的决策

    贾尼斯认为酿成大错的原因是由于在群体决策中人们为了维护群体和睦而压制异议,他把这种现象称为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的症状表现

    这些症状集中反映了对异议的拍出,会努力保持他们的群体感。前两条群体思维症状表现往往导致群体成员高估群体的力量和权利:

    1. 无懈可击的错觉
    2. 对群体道义无可置疑
    3. 合理化:群体以集体将决策合理化的方式来减少挑战
    4. 对对手的刻板印象:最后群体会受制于追求一致性的压力
    5. 从众压力
    6. 自我审查压力
    7. 一致同意错觉
    8. 心理防御

    群体思维的各种症状会阻止群体成员对相反信息以及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的探寻以及讨论。当领导主张某种观点而整个群体又排斥异议时,群体思维可能就会产生错误的决策。

    对群体思维的批评

    研究表明:

    • 支配型的领导方式确实和糟糕的决策相关,有时候下属会认为自己太弱小或缺乏自信,因此不敢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 群体确实倾向于支持极富挑战性的信息
    • 当成员们希望从群体中获得接纳、赞许和社会认同时,他们会压抑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

    但是安全和高度团结的群体会为成员提供自由的氛围来提出异议。凝聚力比较高的群体规范既能够导致意见统一,也可以进行批判性地分析,以避免出现群体思维。

    预防群体思维

    贾尼斯提出了预防群体思维的建议:

    • 公平,不能偏向任何立场
    • 鼓励批评性评价:设置一个“魔鬼代言人”
    • 有时可以将群体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再重组表达不同的意见
    • 欢迎局外的专家和伙伴提出批评
    • 在实施之前,召开被称为“”第二次机会“的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

    群体问题解决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几个头脑的相互批评碰撞可以使群体能避免某些形式的认知偏见并且产生出一些奇思妙想。

    在群体中产生想法时,人们会更有成就感;但是单独工作的人们通常会比团队中产生更多更好的想法,头脑风暴法只有在被高度激励和多样化的群体中才十分有效,并且这些群体要事先准备好可能的观点。

    布朗和保卢斯提出了三种促进群体大脑风暴的方法:

    • 将群体和个体的头脑风暴相结合。先进行群体头脑风暴,再进行个体头脑风暴,效果会更好。
    • 让小组成员通过书写互动。用书写和阅读来代替说和听。
    • 结合电子头脑风暴。通过计算机交流看法。

    少数派影响:个体是怎样影响群体的

    社会影响这一编的每一章都提醒我们个体所具有的力量:

    • 文化背景塑造了我们,但我们也帮助创造并选择了这些背景。
    • 从众压力有时会埋没更好的判断,但张扬的压力能激励我们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自由。
    • 说服的力量确实很强,但我们可以通过公开承诺和预估说服的感染力来抵制被说服。

    少数派影响的几大决定因素:一致性、自信和叛离。

    一致性

    坚持自己立场的少数派更有影响力,但是结果往往很痛苦,可以用来解释少数派缓慢效应:相对于多数派而言,少数派往往更慢地表达他们的观点。

    如果一个人不屈不挠地坚信自己的才能,并且一直坚持,那整个世界就是他的——爱默生

    自信

    一致性和坚持性是自信的标签。

    从多数派中叛离

    如果少数派中的某个人是从多数派中投奔过来的,那么他会比那些自始至终居于少数派的人更有说服力。

    同样的社会力量对多数派和少数派都起作用,信息和规范影响同时可以增强群体极化和少实拍影响。任何立场的社会影响力取决于它的力量、即时性以及支持者的数量。

    领导是否属于少数派影响

    领导分为:

    • 任务型领导。组织工作、设置规范、聚焦于目标的实现。通常是支配型的。
    • 社会型领导。建立团队、调解矛盾、表达支持。通常具有民主风格,能够避免出现群体思维。这样的领导有利于鼓舞士气。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们可能会讨厌任务型领导,但不知道的人们也许会对此表示欢迎。

    人格测验显示有效的领导大多是外向的、充满活力的、正直的、易于相处的、情绪稳定的和自信的个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第八章-群体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ma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