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来点社会心理学吧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作者: 醉起萧寒 | 来源:发表于2015-12-17 17:59 被阅读1355次

    焦点效应:我们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我们总能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尝尝出现透明度错觉
    我们同样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的明显度

    总结:人类本能上都是自我的,并且是自利的。

    自我概念:我是谁

    我们世界的核心:我们的自我感觉

    图式:是我们组织自己所处世界的心理模板
    自我参照效应: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

    自我参照效应可以阐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我们对自我的感觉处于我们世界的核心位置。由于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核心,因此我们会高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指向程度。

    社会自我的发展

    哪些因素决定了自我概念:

    • 我们扮演的角色
    • 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
    • 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 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 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 周围的文化

    我们扮演的角色

    社会同一性

    当我们是一个大团体中的某个小团体的一部门时,我们经常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身份;当我们的社会团体占多数时,可能我们就不太考虑它。

    社会比较

    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是围绕社会比较而进行的

    成功和失败

    成功增强自尊,但是自尊不仅来自于告诉别人他们很棒,还要然他们通过辛苦努力获得成功。

    其他人的评价

    镜像自我:个体把别人当作镜子来进行自我感知。
    与我们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觉着他们如何评价我们
    自尊是我们对他人如何评价我们的监控并做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心理学尺度。

    自我与文化

    西方的个人主义孕育独立的自我
    东方的集体主义孕育了相互依存的自我
    一个具有相互依赖自我的人会有更强烈的归属感

    自我认识

    解释我们的行为

    人们否认媒体对自己的影响, 但是却承认媒体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
    人们总是倾向于自利(美化自我)

    预测我们的行为

    自我预测并不比根据日常经历做出的预测更准确。
    预测积极行为时,朋友和家人对自己的预测常常会更加准确
    预测消极行为时,自我预测更加准确

    预测我们的感觉

    人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我们对好消息的情绪痕迹消失得比自己预期的要快
    我们会高估消极的情绪的持久性影响。
    人们会忽视自己心理免疫系统的速度和力量,包括其合理化策略,忽视,原谅和限制情绪创伤
    总结:我们的情绪总是能够更快地回复

    自我分析的智慧和错觉

    当行为的原因很明显,而正确的解释又符合我们的知觉的时候,对行为的解释,自我知觉是准确的。
    但是当行为的原因对观察者来说不是显而易见的时候,它们对行为者来说也不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对自己思维的结果比对思维的过程知道得要多。
    威尔逊设想:控制我们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与解释我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是截然不同的。认为我们有双重态度系统,关于人或事的自动的内隐态度通常与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不同。

    自我认识的局限性

    1. 对于心理学调查,自我报告常常是靠不住的,自我理解中的错误限制了主观个人报告的科学性
    2. 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报告和解释其经验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这些报告的有效性。

    知觉到的自我控制

    自我的活动能力是有限的,有意的自我控制会耗尽我们有限的意志力储备。

    自我控制类似于肌肉力量:

    1. 使用后都会变得虚弱
    2. 休息时进行补充
    3. 随着练习而增强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像自尊一样,自我效能伴随着辛苦付出后得到的成就而增强

    控制点

    内部控制点:认为命运是由自己控制的
    外部控制点:机会和外部力量决定了命运

    习得性无助与自我决定

    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知觉到缺乏控制->习得性无助
    研究证明,促进个人控制系统确实可以真正地增强个体的健康和幸福,但是“过度的自由”反而导致人们生活满意度下降

    人们对无法反悔的选择的满意度会比对可以反悔的选择的满意度要高,人们似乎喜欢和愿意为推翻这种选择的自由而付出代价,尽管这种自由可能让人产生不满意。
    猜测:源于自我保护的心理

    班杜拉强调自我说服或者有意吹捧,不能从根本上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的主要来源是对成功的体验。


    自尊

    自尊动机

    面对失败,人们会倾向于以自我保护式的归因来为失败申辩。
    亲近人的成功会比陌生人更有威胁。

    维持或增强自尊动机的意义: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导向意义,社会拒绝会降低我们的自尊,同时增强我们渴望被接受的意愿。

    自尊的阴暗面

    低自尊的人在抑郁,滥用毒品和各种形式的行为过失方面面临更多的风险。
    高自尊则有利于培养主动,乐观和愉快的感觉。

    受伤的自尊会引起报复性行为。
    高自尊的人常常是令人讨厌的,喜欢打断别人,评头论足等等

    有一种观点是认为存在“隐蔽的低自尊”,但是目前所有的证据都和它矛盾。

    自我服务偏见

    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潜在的偏见,更多的为失败开脱和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

    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人们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却把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

    在多数主观的和社会赞许性方面,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比平均水平要高。
    相对于客观行为维度,主观行为维度会引发更强烈的自我服务偏见。

    自我服务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伦理道德
    • 工作能力
    • 优点
    • 驾驶技术
    • 聪明才智
    • 忍耐度
    • 赡养父母
    • 健康
    • 洞察力
    • 摆脱偏见

    盲目乐观

    虚幻的乐观会增强我们的脆弱性。
    盲目乐观是失败的先兆
    乐观主义在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感,促进健康和安宁方面确实比悲观主义强得多。
    防御性的悲观主义者会预见问题的发生并且促使自己进行有效地应对。

    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

    虚假普遍性效应: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失败时人们会觉着其他人也像他一样思考和行事。
    我们并不是客观地看待事物,而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事物。
    虚假普遍性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我们的归纳性结论只是来自一个有限的样本。我们多半和那些同我们态度和行为相近的人来往,并透过这些熟悉的人来评判世界。
    成功时虚假独特性效应更容易发生。
    虚假独特性: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

    自我服务归因,自我恭维的比较,盲目乐观,以及认为自己缺点的虚假普遍性,所有这些倾向是导致自我服务偏见的根源。

    对自我服务偏见的解释

    一种解释将自我服务偏见看做是我们如何处理和记忆有关自己个人信息的副产品。
    我们有多种动机促进了自利偏差的出现。

    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差的反思

    带有自我服务偏见的个体面对在成就,吸引力或技能方面高其一筹的人时,会有自卑感。
    自尊受到威胁后,可能会激活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
    高自尊和自我服务偏见相关性高。

    自我服务偏见的适应性

    非抑郁的人将他们的失败归于试验任务或者其知觉收到的控制比实际程度更高。而抑郁者的自我评价及其对他人如何真实看待他们的评价都没有表现出夸大。
    “”恐怖管理理论”:我们达到了父母的要求,就会受到关爱和保护;反之没有,因为我们把“良好的自我感觉”和安全感联系在一起,积极自尊甚至可以消除我们对最终的死亡的恐惧感。

    自我服务偏见的不良适应性

    哪些因自己出现社交困难而责备别人的人往往比那些能够承认是自己的问题的人更不快乐。
    群体内的自我服务式吹捧会变得非常危险。

    虚伪的谦虚是为了掩饰个体认为自己真的优于众人的想法。
    真正的谦卑,不是不太在意自己,它一方面让人们为自己的专长而欢喜,一方面也实事求是地认可到他人的专长。


    自我展示

    自我位于我们社会世界的中心

    虚伪的谦虚

    好处:

    1. 自我贬低会引发身边人的安抚
    2. 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有台阶下,“出风头的诡计”
    3. 避免别人产生嫉妒或者怨恨的心理

    自我妨碍

    设置障碍物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时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把失败归于外因来保护我们的自我形象

    印象管理

    自我服务偏见,虚伪的谦虚和自我妨碍都揭示出个体十分在意自我的形象。
    自我展示是指我们想要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
    自我监控得分高的人表现的更像“变色龙”,得分低的人更多的受内在的指引,表现得像“榆木疙瘩”

    个人后记:傲慢的为先与积极思维的力量——一对相反的事实

    自我效能感可以鼓励在逆境中不轻言放弃。
    高自尊让我们不容易沉沦,有利于成功。
    生活中最了不起的成就,和最让人沮丧的挫折,都来自对自己高标准的预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rp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