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默所说的共同体是那种与教与学所需要的、能帮助更新和体现真正教育之本的促成关联的共同体。共同体形式的核心: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在共同体中,我们成为求知者、教师和学习者。在认识我们自身就是伟大事物之后,才能认识到宇宙中的伟大事物。谈一下我对共同体的认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共同体扶持首先是要坚守教育共同体首先是科学,然后是艺术的基本观念。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是求真;教学是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在教育领域,遵守科学和规律,是教学艺术的基础和保证。
第二个是学校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学习为中心。课堂教学只有一个命题——那就是“学生如何学会更好”。再没有其他。这样的动机激烈而纯粹。
第三个认知是教育的目的不是课程,而是儿童。做为一线教师往往有一种天然的冲动,我们已经习惯于把自己的学科看成是最重要的。但还要结合是“用学科育人”。
第四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
第五点教师优秀的专业水平是一种高尚的师德。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共同体扶持就我有限的经验来看,若我们表现出色,成绩斐然。那就是因为伟大事物的魅力诱发出我们的美德,赋予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
我们邀请多元化进入我们的共同体之内,不是为了行政上正确,而是因为伟大事物各式各样的奥秘需要多元的观点。
我们拥抱多重含意的解释,不是因为我们很困惑或不能做出决定,而是因为我们清楚我们的概念不足,不能包含浩瀚的伟大事物。
我们欢迎创见性的论争,不是因为我们愤怒或怀有敌意,而是因为有必要通过论争来纠正我们对于伟大事物本质的偏见。
我们奉行诚实,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应该彼此真诚相待,还因为对我们亲眼看到的事物说谎就等于出卖了伟大事物的真理。
我们体验谦卑,不是因为我们打了败仗、输了,而是因为我们只能通过谦卑这片透镜看到伟大事物,而一旦我们看到了伟大事物,谦卑是我们唯一应有的态度。
我们通过教育成为自由的人,不是因为我们得到了特殊的信息,而是因为只有被伟大事物的魅力吸引,才能战胜任何形式的暴君。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拒绝对共同的认知,从中获得知识、学习、成长和情感的支撑。因为我们才是主因,我们其实可以做出很多改变,而且会卓有成效。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共同体扶持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就是一本能够让我们看到我们的作用,是能够让我们鼓起我们教学勇气的书,是能够让我们找到初心的书。帕尔默主张“探究教师的内部景观”,而这内部景观就是我们自己,重拾我们的教育心灵,拥有我们自己的心灵,“从而拥有完整的心灵向他人敞开”。
我觉得我们的班级联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是“为伟大事物的魅力所凝聚”,更是“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方法就是“共事切磋”,这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共同体,而且会变得更强大。
当教师自己认同了自己,他的一言一行,甚至一颦一笑都是教育,都是能够让学生产生震动和交流的源泉,这也应了陶行知先生的“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朴素道理。首先做一个让学生看得起的老师。一个教师如果没有高尚的人格,那么请你用优秀的职业道德去弥补,如果你的职业道德也一塌糊涂,那么请你用渊博的知识去给孩子们以指引。如果你连渊博的知识都没有,那么你只能是误人子弟,那么请你不要自欺欺人的抹杀年轻生命的成长和发展。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受教者快乐幸福,教者幸福快乐,两者关系是和谐融洽,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爱,真得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教学,也需要勇气,面对纯真的孩子,面对不同性格的同事,面对领导的不同的要求,更主要的面对自我,自我的内心,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共同体扶持我觉得我个人的认同和完整,目前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在课堂上寻找自我
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而课堂上发生的所有事情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一个教师忽视了课堂上的细节,那么他的教育就很难令受教者满意。
第二、在学科中寻找自我
学科就是自己所教授的科目,我们需要让学科知识在课堂上焕发出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的魅力,还有来自我们身上的魅力。 正如帕尔默所说:“在我们与学科的命题概念和学科的生活框架相遇之前,自我意识只是处于潜伏状态,通过回想学科是怎么唤醒自我意识,我们就可以找回教学心灵。”意识,我们就可以找回教学心灵。”
在课堂上,学生不是主体,教师也不是主体,那什么是主体,是学科知识。存在于学生和教师之间或弥漫在课堂上的能够引起师生共鸣的知识,如何让学科知识在课堂上被发现,被发掘,然后变成显性的存在,这就是学科知识的魅力。
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所以说学科知识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在,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的内涵和意义,从而爱上这门学科,爱上这门知识。但这种爱上不是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学生机械的去学习这门知识。
我们可以独自扪心想一想,我们在教授我们的学科知识的时候,是不是有着牢牢地控制意识?为什么要控制课堂?这涉及到恐惧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恐惧,恐惧课堂上一切生成的意外令我们难堪,让我们不知所措,所以我们掩藏了我们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只是机械的让知识充当着交流的工具,并没有将我们的内心的关于学科的感受展现在课堂中。
掩藏的越深越多,状况就会越来越糟糕,就会逐渐偏离教学的内心,偏离你的内心,让你在掩藏中失去自己的初心,失去自己对学科知识的一如初见的美好印象失去敏锐和敏感,变得麻木不仁和懒散堕落。
逐渐的,我们也就会失去与学生一如初见的美好,变得烦躁,觉得学生不可理喻,觉得学生对学科愈来愈讨厌,实际上这是我们自身逐渐的远离了我们的学科。而与学生在课堂的遇见,学科知识是一个重要的媒介重要的媒介,学科知识是我们共同追求学习一个媒介,并不是我们单纯的将学科知识口口相传,而是通过不断地思维碰撞达到一个共同学习的目的。
让学科知识变成师生之间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好,这也就是知识教育的意义。
第三、在阅读中寻找自我
阅读,是一件很普通很渺小的事情,但你在阅读中可以遇到许多美好的事情,可以遭遇许多能够让你思想的事情。
阅读,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心中的世界。你温柔,世界就温柔;你暴戾,世界就暴戾。虽然是唯心主义,但是合心。
阅读,就是与世界相遇。可以让你感觉到世界的温柔,然后你温柔的面对世界。你可以看到世界的多姿多彩,你可以与所有的人的相遇,而不必感到尴尬和羞涩。
阅读,就是打开一扇门,登堂入室,你就是王者,拥有宫殿、花园,也可以是陋室、花草;可以是城市高楼,也可以是乡野茅屋,你畅游其间,心怀悲悯,你就是整个世界。
阅读,就是与世界对话,就是与别人对话,就是与自己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你能找到你自己的位置,也能找到你最初的你自己。
阅读,就是让生命日益丰盈的过程,就是让人生逐渐精彩的过程,固然世事多艰难,但是阅读可以为你找见另一种愉悦的空间,不为遮风避雨,只为让生命有宽度和广度。
阅读,就是寻找一种力量,一种让灵魂坚韧和高尚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灵魂与不同的灵魂相遇,然后碰撞不同的灵魂,产生新的力量。
读的书越多,接触的学生越多,越来越感觉到教育的平凡而不平庸。面前的是无数鲜活的生命,是有无限种可能未来的孩子,我不能用我的平庸伤害一群群人,我不能用我的无知去抹杀一群群灵魂。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共同体扶持一棵树的成长离不开土壤、阳光雨露、风吹雨打,还要经受四季的轮回和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这棵树要有来自于内部的成长的力量。同样,作为一个人教育者,要想自我认同和完整,也需要来自外界的激励和勉励,譬如共同体的围绕和协助,但是,最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内心的力量,一种不断生长向上的成长的力量。
在此,我引用帕尔默书中的一段话来与各位共思:
明知道发生了什么,却不承认真相,
我称之为残忍------也许是一切残忍之根源!
因此,我向声音求援,向所有会发声的人们那模糊、疏离、要害的部位呼唤:
尽管我们可彼此愚弄,也总该好好想想------
为的是不让我们共同生命的进程迷失于黑暗。
紧要的是唤醒人们保持清醒,否则,一中断他们可能又重返昏睡中;
我们所发出得信号-----是? 否?也许?-------
应该是清清楚楚,只因为我们四周是黑暗的深渊!
--------威廉·斯塔福德《相互解读的意识》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共同体扶持以下是对第四章的经典语句摘抄:
1、当一切关系都以亲密与否为判断基准时,我们的世界会收缩成一个逐渐消失的小点。
2、我们大部分人在一生之中只能与几个人达成真正的亲密。
3、我们失去了接受他人、接受不同于我们的想法或认同的观念的能力。治疗模式利用对异类的恐惧把共同体降低至家庭或朋友的形式。
4、当我们拒绝必要的疏离时,我们的生命就被贬低了。当治疗型共同体变成教育基准时,教与学会从根本上受到损害。需要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标准。
5、真理不是由民主的方法决定的。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也不应有这种协议,大多数人的规则并不能算是真理。
6、在全面优质管理的旗帜下,共同体的市场模式正在全面攻占当代的美国教育。它是巧妙地把治疗型的个人主义和共同体型的实用主义形式结合在一起。
7、建立一个能辨别出优质教学间各种细微差异的评估系统,根本就不存在,有的人所说的只不过是一个危险的物品。我们缺乏评估教学的有效机制,除非有人相信所有优质教学的多样性都能挤进问卷调查的计量等级之计量等级之内。
8、学生可能要过许多年才会感谢一位曾令他不满地教给他真相的教师。优质教育可能至少在一段时期内令学生感到深深不满。
9、教学就是开拓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
10、真正的共同体的特征体现于这一主张中: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
11、只有亲身处于共同体中,我们才能理解现实。
12、真正的共同体是这样一个认知形象:既拥抱所有事物所依赖的生存巨网,又拥抱身陷网中那些恰好对我们认知事物有益无害的事实。
13、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不存在纯粹的知识客体,也没有绝对权威。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真理并不生活在假设之中,而教育要远胜于把假设运送给消极的听众。在真正的共同体中,认知、教学和学习的过程看起来并不太像通用汽车的生产线,更像一个市民大会,不太像一个官僚机构,更像一个热闹的市集。
14、在这个共同体的中心总有一个主体与位于客观主义阶梯顶端的客体相对照。这种区别对认知、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体可以用来发展关系,而客体则不能。
15、在真正的共同体中,连接着我们所有的关系的核心是重要的主体本身——不是亲密性,不是公民性,也不是问责性,而是活生生的主体的力量。
16、当我们试图去了解真正的共同体的主体时,我们就展开各种复杂形式的沟通—分享观察和释义,互相纠正和补充,一时因论争而分开,但接着又因达成了共识而结合。真正共同体绝对不是线性的、静态的、分等态的、分等级的,而是圆形的、互动的、动态的。
17、真正共同体就是透过论争而不是竞争来推进我们认知的。论争是我们公开挑战彼此想法的动力,是彼此考验、更好地认识世界的群体努力。
18、真理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的永恒对话。
19、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的最坚实的基础就是真正的共同体本身。这个共同体永远不能给我们终极的肯定-------这倒不是由于它的过程有欠缺,而是终极肯定对我们有限的心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把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观察和我们的理论------真的,连我们自己本身-------都交给共同体验证,那么共同体仍大有可为:把我们从无知、偏见和自欺中拯救出来。
20、不论是从社会学、心理学还是从历史学方面里看,如果不在已知者的身上留下求知者的记号,一个人怎么可能去理解另一个人呢?一位文学批评家怎么可能通览整本小说展开的领域而没有留下个人经验的足迹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共同体扶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