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阳上天,浊阴归地

作者: 加州二姐 | 来源:发表于2023-06-06 16:32 被阅读0次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
暴气象雷,逆气向阳。
固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这一段主要讲述人的头脚五脏与天地自然的关系。

天有精气,地有形状。天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气,地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因此能够成为万事万物发生和发展的起源。

清阳上升于天,浊音下降于地,天地的运动和静止,是由阴阳的奇妙变化来决定的,因此能够使万事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直循环往复。

按照天地人三才,把人体分为三部分。

头对应天,天为阳气,要效法天来保养头的阳气,比如干洗脸、干洗头啊等。

要效仿大地来保养双脚,大地为阴,可以用手搓脚底涌泉穴,使得阴气充盈,双脚像大地一样踏实、坚固。

五脏在中央,要和人事相配。人事以和为贵,人事要和谐,所以五脏也要和谐。

自然界的天气和肺相通,地气和咽喉相通,风木之气和肝相通,雷火之气和心相通,山谷之气和脾相通,雨水之气和肾相通。

六条经脉好像大河,肠胃就像大海,九窍就像水所贯注的地方。

如果用自然界来比喻人体的阴阳,那么人的汗就好像天在下雨,人的气就好像刮风,人的暴怒就好像打雷,人的逆气就好像久晴不雨。

所以养生必须和天地自然的道理相应,否则就会有疾病发生。

相关文章

  • 如何更形象的理解湿性重浊?

    《黄帝内经》上说: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释义:人...

  • 悟医道真(六百零七)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神明者,阴阳之情状也。天地动静,...

  • 2022每天读丁点书第55天

    《黄》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

  • 2022每天读丁点书第41天

    《黄》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

  • 法天之纪 用地之理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

  • 清阳为天 浊阴为地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地球诞生之时,周围便包覆了一层空气汪洋。就像太...

  • 清阳为天 浊阴为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

  • 让生命化否开泰

    天为阳,为乾。轻清上升为阳,为天; 地为阴,为坤。重浊下降为阴,为地。 阴升阳降,阴阳交感,水火即济即为泰; 阳升...

  • 不窥牖,何以见天道?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理解天。《易经》说: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太极分高厚,清轻上属天。 ...

  • 灵枢阴阳清浊第四十诗解

    灵枢阴阳清浊第四十诗解 题文诗: 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 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下行经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阳上天,浊阴归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pg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