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阳为天 浊阴为地

作者: 清欢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21-08-27 19:58 被阅读0次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纲纪:纲领,要领。阴阳是自然界的一般法则,是千变万化世间万物运行的总纲,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也是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根本。

神明:指自然万物的变化莫测。府:藏聚之所。自然界中蕴藏的无穷奥妙,都是依照阴阳对立统一变化规律而来的,因此诊疗疾病也务必审察发病的本源。

从阴阳变化来看,阳气轻清上浮,积聚于上成为天,阴气重浊,积聚于下成为地。

静止属阴,躁动属阳,阳主生发,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易动散,故能化生力量,阴易凝敛,故能构成形体。

阴阳之气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其对立面转化,阴寒至极点可转化为阳热,阳热至极点可转化为阴寒,寒气凝结,会产生浊阴,热气发散,会产生清阳。

如果人体中阳气不升反而下降,就会因消化不良发生腹泻病。若人体中的浊阴之气不降而堵塞在上,就会产生胃脘胸膈胀满之类疾病。这就是阴阳升降运行失常而导致的一种病症。

清阳之气上升蒸腾而为天,浊阴之气下降凝聚而为地。地气蒸发上升为云,天气凝聚下降为雨,雨是由地气上升之云转变而成的,云是由天气下降之雨蒸发而成的。此段反复论证是为了说明阴阳互根,阴阳相互转化。

清阳:指人体各器官赖以发挥功能的精微物质中的轻清者。浊阴:指其中的重浊者。

人体的变化也是如此,清阳之气上升荣养上窍耳、目、口、鼻,人的呼吸、声音、听觉、视觉等依靠清阳之气才能维持。浊阴之气从下窍而出,如大小二便等秽浊之物从前后二阴排出。

清阳之气发散于皮肤、腠理和肌肉。浊阴之气内注于五脏。

清阳之气充实于四肢,使其温度正常,运动轻便灵活。浊阴之气内走于六腑,消化吸收饮食水谷中的营养,排出体内糟粕。

相关文章

  • 2022每天读丁点书第41天

    《黄》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

  • 清阳为天 浊阴为地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地球诞生之时,周围便包覆了一层空气汪洋。就像太...

  • 清阳为天 浊阴为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

  • 让生命化否开泰

    天为阳,为乾。轻清上升为阳,为天; 地为阴,为坤。重浊下降为阴,为地。 阴升阳降,阴阳交感,水火即济即为泰; 阳升...

  • 不窥牖,何以见天道?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理解天。《易经》说: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太极分高厚,清轻上属天。 ...

  • 升清降浊

    上次课程彭师解读“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地气 上为云 雨 是从天上的云变化而来的 叫云气 雨水 清阳出上窍 腠理...

  •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

    我们今天讲阴阳印象大论里的“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

  • 张岱《夜航船》读书笔记(6)

    天、地、人 《夜航船》里说:天、地、人谓之三才。混沌之气,轻清为天,重浊为地。天为阳,地为阴。人禀阴阳之气,生生不...

  • 卷一 天文部·象纬·三才(9)

    9;三才 【原文】; 天、地、人谓之三才。混沌之气,轻清✻为天,重浊为地。天为阳,地为阴。人禀阴阳之气,生生不息,...

  • 镇魔曲

    盘古开天,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神于天,地于魔。 神自高,魔不服。 遂上古大战,天崩地裂,生灵涂炭,神魔死伤殆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阳为天 浊阴为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xv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