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子习惯》让习惯明显(线索篇)

《原子习惯》让习惯明显(线索篇)

作者: 哲学爱艺术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22:05 被阅读0次

注:这是《Atomic Habits》的读书笔记,大陆译为《掌控习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读一下。英文版遣词造句也不难,也推荐阅读。

引导问题:

1.为什么手机看电子书不如kindle?

2.为什么用手机学习很难?

3.为什么在家学习总是没动力?

4.习惯的本质是什么?

5.不为人知的自控力秘诀?

上回说到,人的行为由四个步骤构成:线索→渴望→行动→奖赏。而想要养成一个习惯,就需要从这四个步骤来强化这个习惯,想要戒掉一个习惯,就要从这四个步骤来减弱。那么,今天就来看一下针对第一个步骤的操作吧。

习惯的线索

改变的第一步是觉察

你可能有些疑惑,如果每个行为都要经历四个步骤,那我一天有这么多行为,岂不是要累死?而事实是你我都没有累死,问题出在哪里呢?(强忍住写归谬法的冲动),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大脑很懒,会把一些经常重复的行为给“编程”起来,以后再看到相似的线索就自动化进行了,所谓习惯,不过就是一些被大脑编程之后变得自动化的行为罢了。

这样很好,毕竟我们不会累死了。然而,这也给习惯的改变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因为习惯是自动化的的,一旦遇到引发某个习惯的线索,就被自动触发,我们甚至还没思考就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行为了,而每一次的重复,都是对习惯的强化,这会让我们旧有的习惯越来越自动化,改变起来也就困难重重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习惯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觉察到这个已经自动化的习惯。“如果你无法意识到下意识的行为,你会认为那是命运”。

那么问题来了,要如何觉察到自己的下意识的习惯呢?其实也不难,以早上起床为例,你可以先回想一下你早上起床的步骤,写下来放在床边,明天起床的时候逐个核对和补充,这样就意识到啦。对别的习惯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但是要注意,刚开始的时候,要站在上帝视角去观察自己的行为,不要评价。

第二步是暴露或隐藏线索

当你以上帝视角观察自己足够久之后,其实那些以前下意识的习惯已经被你意识到了,这时候就可以下手啦,你已经清楚地知道了是什么动作引发了你不想要的习惯,剩下的就只是把那些线索/动作隐藏起来就好啦。

比如你不想要早上一起床就看手机,那你就把睡觉之前把手机放到另一个房间就好。

如果想要增强某个你想要的习惯,也很简单,因为人几乎是靠着视觉感受外界的,把引发你想要的习惯的线索放在显眼的位置就好啦。(你可能会想起,超市里那些利润大的商品总是摆放在显眼的位置)

如何形成一个全新的习惯呢

一个实验

前面说的如何戒掉或者强化一个旧有的习惯,那么如何形成一个全新的习惯呢?答案是创造可靠且明显的线索。英国科学家(忘了名字了)曾经尝试让帮助很多人养成跑步的习惯,他们招募志愿者,将志愿者分成三组,A组是个空白对照,只是被告知要每周跑步两次;B组被额外告知了跑步的好处(提供动机);C组在B组的基础上被要求说出“我将在某天某时在某地跑步”的句子。

结果很让人意外,A组和B组的完成率只有35%到38%,动机好像没有起到什么左右。但C组却有91%。

三种可靠的线索

没错,这就是线索的力量,时间和地点是很可靠的线索,说出或者写下自己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某事,会极大地提高成功率。(如果说给一群人或者在意的人听效果就更好了)

然而,时间和地点固然是很棒的线索,但现代人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让这种策略变得岌岌可危。比如我说明天晚上9点到操场跑步,结果明天晚上9点老板喊我去加班,或者突然下雨,就很难受了。

因此,我们需要比时间和地点更加自由的线索,而且还要同样可靠。什么东西可以充当这样的线索呢?——旧有的习惯:我一动身喝水就做十个俯卧撑、我看小说更新的同时做平板支撑等,都是很好的策略。

环境的力量

一个震惊美国的案例

这里举一个老掉牙的例子:越南战争期间,有很多美国大兵在越南养成了吸毒的好习惯,当越战结束时,美国政府很慌乱,这么多瘾君子回到美国,岂不是灾难啊?

然而,打脸的是,大兵们回国之后纷纷不吸毒了,因为越南战场的环境和美国的环境很不同,越南战场上去国离乡,担惊受怕,战友们都吸毒......这样的环境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呼唤军人吸毒,感觉不吸毒都对不起这个环境了。然而回国后,有家人朋友的温暖,不必担惊受怕,身边的人也不吸毒,这样的环境下吸毒也对不起观众,于是90%以上的吸毒大兵都不吸毒了。

意志力Vs.环境

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环境的力量,如果处在一个处处呼唤你学习的环境(比如图书馆),不学习其实是需要用意志力对抗环境的,而意志力在环境面前总是脆弱的,所以在图书馆短期不学习还可以(意志力还撑的住),但想要长期不学习,就很难了。相反,在一个菜市场或者KTV的环境下,仿佛全世界都在让你不学习,想要学习简直是逆天而行,终究难以持久。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同学在学校学习地生龙活虎,一到家就不想学习了,因为家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想学习的环境。怎么形成的呢?环境中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的不是物品,而是我们和这些物品的关系(这件物品于你而言的用途是什么:比如沙发是躺着看书的还是看电视的)。所以,要想让家变得适合学习,就要改变家里的环境,即改变自己和家里物品的关系。

让家成为学习圣地

怎么改变呢?最好是买个新房子,因为新房子里的一切都尚未和你建立关系,你可以从零开始养成在家学习的习惯。如果暂时不打算买房子,那就改变家里的布局,划分出一块区域专门用来看书、另一块去于专门写作等。要注意的是,尽量让一块区域的用途单一化,不然,当同一个区域有了多种用途的时候,我们会倾向于选择最简单的那个。比如手机用途太多了,我们想过用手机听课、阅读,但明显聊天看剧打游戏更简单,于是用手机学习的梦想就破碎了。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宁愿花几百上千块钱买个只能看书啥也做不了的kindle的原因吧(当初我买它纯粹为了装X,但现在发现真的好用。

自控力的秘密

看了上面这么一大段,相信你已经意识到所谓自控力,在环境面前十分脆弱,短期对抗环境还行,长期对抗环境肯定要失败的,那么,如何自控呢?当然是换一个好的环境啊。

相关文章

  • 《原子习惯》让习惯明显(线索篇)

    注:这是《Atomic Habits》的读书笔记,大陆译为《掌控习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读一下。英文版遣词造句...

  • 微习惯

    吴军《硅谷来信》篇 今日解读:《掌控习惯》英文书名是“原子习惯”。 养成和改变习惯的四个要点 【环境】让自己身处于...

  • 《原子习惯》让习惯变得方便(一)

    引导问题 1.学习之前先屯资料有错吗? 2.磨刀真的不误砍柴工吗? 3.主动学习 vs 被动接受? 例子 常言道,...

  • 原子习惯

    这两天在聆听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3》,其中第28封来信的题目是这样写的:“为什么小习惯最值得改变?”书中借用柯里尔...

  • 原子习惯

    * 很多人都是想要结果或者身份。身份是一个名词,要专注在动词上而不要专注在名词上。比如,与其说你自己是一个作家,不...

  • 《原子习惯》

    习惯是起点,不是终点。 每一个习惯,都可以缩减为2分钟的开始,然后顺理成章地开始做某事。 人类喜欢懒惰,但省力原则...

  • 《原子习惯》

    1、每天进步百分之一,一年下来就会进步37倍。 2、要有洞察力,比如新能源,买这方面的股票和基金。 3、最好的教育...

  • 《原子习惯》

    1、5年前阅读微小的习惯——变成了演讲者、分享者、作家。 2、结果是习惯的置后目标,你的知识是学习的置后目标。 3...

  • 《原子习惯》让习惯吸引人(一)

    引导问题 1.当我们发朋友圈时,我们在发什么? 2.巴普洛夫教你如何“白嫖”? 3.为什么我对炸鸡毫无抵抗力? 人...

  • 《原子习惯)让习惯吸引人(二)

    引导问题 1.我该如何找到一个爱阅读的女/男朋友呢? 2.我知道要跑步,但我一想到跑步就难受怎么办? 3.“双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子习惯》让习惯明显(线索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pg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