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9835/dc019baa8740d1e6.png)
在如今,斑马线在城市交通中地位,早已是家喻户晓,并且不容撼动。
红灯停绿灯行的起止,都在这处简单的线条前,人们对斑马线的敬畏,如同对法律的敬畏一般,当然敬畏的背后,经济和法律的制裁也不容小觊。
也就近一两年,在城市的交通法规中,又加入了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一条,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下人们的自觉遵守,一时间成了一种风尚。
但是说实在,这礼让不是也要有个度不是,我相信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譬如:
车快到斑马线的时候,有行人正在通过,礼让是必须的,也是大家愿意接受的。
尤其是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人,可能一个红灯的档期,他们要穿过长长的斑马线,还是有点困难的,司机们就算有再着急的事,等一等,也是有情可愿的,这个也是人们能接受的。
有一种人却不然,明明在马路的一面,绿灯已经闪开了,他们硬是打着礼让行人的硬指标,非得用几分钟跑过来,然后一长串的车就在那儿等着,或者车流在一边候着,只见人们慢悠悠地在斑马线上打手机,玩着未完的游戏,更有甚的年轻人还嬉戏打闹呢,那时,估计不止我一人,大家都窝着一肚子的火呢,这礼让让到这个份上,也是够够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制度在那里高悬着,再大的火也得压着。
可是,如果心情不必受任何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哪怕是家里有十万火急的事,也持一个成年人,尤其是一个资深司机应该有的沉稳态度来看这件,又有不一样的领悟。
那些搀扶着慢悠悠走过马路的老人们,他们身上,有年轻时奋斗过的沉淀,有岁月停留过的痕迹,也有着很多人已经在步入或正在步入,还有终将要步入的轨迹。
那些年轻妈妈,拉着大的,推着小的,实在赶不及过不去的,就让我们守候她一会儿吧。
还有那些处在压力大,节奏快时代下的年轻人,如果就是随时随地的一点放纵,能缓解一下他们烦闷,无常的生活,即使人们让一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谁家没有成长的少年青年呢。
想到这时,就见到夕阳西下,点点余晖洒下,将那条斑马线周遭的路照得亮亮的,就象是将人的心也照亮了一般。
也特地去搜了关于斑马线的历史,据说:
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培城的一些街道上,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还不断发生事故。为此,人们便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并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马车运行时,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
19世纪末期,随着汽车的发明,城市内更是车流滚滚,加之人们在街道上随意横穿,阻碍了交通,从前的那种跳石已无法避免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只能走人行横道,于是伦敦街头出现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横线,看上去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司机驾驶汽车看到这条条白线时,会自动减速缓行或停下,让行人安全通过。斑马线至今在街道上仍然随处可见。
同样是渊源深厚的历史,也愿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包容的心,不管是斑马线也好,还是别的其他事也吧,能学会换位思考,然后保持,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