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做了什么?
1、身体健康:
面膜:2次; 跑步3次,共计14km;
本周日均步行:7112步;
冥想:2天;
2、家庭生活:
亲子阅读:5天;
3、个人成长:
输入:得到专栏;《结构思考力》;
输出:文章:2篇(《做一个活在未来的人》、《周总结》);微写作:2篇
二、本周总结:
1、吴军《硅谷来信》:
本周的话题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成功并不难,在于少犯错》让我知道,人的一生像漫长的马拉松,不能紧盯着眼前的这一两百米,不要太在意一时的得失,要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
关于子女教育,吴军老师说,作为父母第一重要的事就是陪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我很认同。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自从我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我看到了孩子的变化,这也让我坚定了陪伴孩子长大,和他一同成长的决心。
吴军老师还提到的一点,也让我不得不反思。他说学得辛苦和学得痛苦完全是两码事。没有学习是不辛苦的,但要避免让孩子学得很痛苦。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内在的欲望,让他们自己自觉地去学习进步。我们家长需要的做的,就是让孩子不断地尝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会学得辛苦并快乐着。但现在大部分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成才”,逼迫孩子学这学那,上这个补习班那个培训班,最后反而适得其反。
2、古典《超级个体》第26周
本周是关于写作的话题。自从我决定学习写作后,就不自觉地关注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书籍和文章。虽然我的写作能力还没达到一个质的提高,但学了这么久,当我再回顾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写作目的变得更加清晰了。古典老师说得很对:“写作的第一目标,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而写。”是因为我需要写作才写作。
古典老师说,写作是认知的逆向工程。认知是把线性的语言编程二维的知识晶体,然后存到网络大脑里去。写作就是把网状的思考,做成树状结构,用线性的语言表达出来。提笔先思考功能是什么,这一点我可能有时候并没有想清楚就动笔了。
平时多记录生活,提高自我观察和表达能力,工作中使用文档型写作,提高思维深度。写文章的时候,先列好文章框架,再填充内充,再进行写作三改:意思是否表达清楚?能否传达?是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3、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知识的概念: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知道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知识的两个维度:有用/没用;长期/短期,我们应该把宝贵的注意力放在长期有用的事情上。
这周通过笑来老师的文章不仅理清了知识这个概念,也知道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一件事情——践行。只有践行过后,才能有更好的标准分辨优劣,才能知道那种方法最适合现阶段的自己。
关于“碎片化”也有了新的认知。学习的“时间”可以被碎片化,但知识是系统化的,学习的过程也是长期持续且连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