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观践行
1.把伤心的孩子单独拉到教室,跟他说心里话,教他自我关怀,深呼吸,并给他时间独处恢复。
2.把对别人态度不好的孩子单独拉到教室,不带任何评判地告诉她,我很爱她,信任她。我观察到了什么,她那样做,可能会影响她跟同学的互动。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孩子的眼睛雪亮了,明白了。
3.在班上教那个每天控制不住自己,大声说话的孩子,告诉他关爱自己,把手放在胸前,告诉自己,“大家可以听到我说话!我可以小一点声音。”
4.饭后和睡前情绪,平和,沟通,交流,记录。提醒自己,“如果是你的好朋友,会对此刻的你说些什么?”
5.晚上同事微信聊天,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说了一句“那就允许自己的讨厌,接纳”,她说这句话对她帮助很大。“不对抗,不评判,接纳”。
之后又把整理的“爱孩子前,先爱自己”的文章发给她。
6.睡前,告诉自己,愿我接纳原原本本的自己,原原本本的他人!并把慈爱给了自己与他人。
二、记住幸福的感觉
1.下班后,没有在第一时间溜回家,继续备课,准备妥当到8点,心满意足地回家。
2.到家后,打开门,屋内热热闹闹,厨房热热闹闹,炒肉的,打汤的,准备寿司的。一股幸福温馨和谐的暖流!
谢谢准备汤的糖糖,准备寿司的天玲,准备炒肉的jiesen,给我打一大碗汤的老公。
让我记住这一刻,把这股暖流吸入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三、学习
1.我们会遇到的各种挫折,但都不是问题,它是世界运行的常态。如果我们错把世界的不如意,当做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改变不仅没有效果,有时候还会变成问题。
2.所有的纠缠,究其本质,就是既不愿承认对方跟我们有差异,也不愿就此放手。既不愿意承认我们满足不了对方的期待,也不愿意承认对方满足不了我们的期待,而把彼此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因为改造失败而责怪对方不配合我们自己。
3.原谅的英文,叫forgive,这个give,给,不是给对方的,而是给自己的。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让自己能够摆脱关系的纠缠,去发展你自己。也许,这就是所有纠缠最终的解决之道。
4.如果你和别人相处时,已经有一些不舒服了,那你就要思考,是不是我的位置或者角色有问题了。
如果你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在语言上要求他,而要像你期待他的样子那样对他。当然前提是,你要真诚地相信他有你所期待的那一面。
5.所有关系的沟通,都是一个隐性的角色分配过程。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要怎么识别不同的角色呢?
在一段日常的关系中,你在扮演怎么样的角色?这个角色怎么规定了你的言行?如果你要换个角色,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https://img.haomeiwen.com/i5101399/509fb38d6a4a8ca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