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挺喜欢我的爷爷的,总觉得在心灵上他和我有一个契合点,在这个说大不大,和所有家庭相似的小社会里,我不管提出什么观点,他都能在第一时间表示赞同,我并不是希望家人附和我,这种虚假的东西我其实已经不需要了,而爷爷是发自内心的懂我。我和爷爷从小到大没有什么矛盾,爷爷不会指责我,我不会和他顶嘴。只是有两次我们礼尚往来,用我们平和的相处方式互相不理睬对方了一段时间。一次是初一爷爷明明答应好给我开家长会,漫长等待不见人影,晚上回家告诉我,真心想给我开家长会的,为了这个还捯饬了一番呢,只是去到街上就和别人下棋而把这件事情忘记了,我生气得很久不理他。而我惹他生气是我初三的时候,中考结束,我潇洒的拒绝了他来接我,却把他给我买的崭新的铁质暖水瓶给丢了,气得他很久不愿意理睬我,在我每天厚着脸皮爷爷长爷爷短的攻势下才摒弃前嫌。
对于我,我总感觉爷爷还抱着传统的观念,用文艺的话说,他觉得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爷爷或许不太懂这个社会对于有学历和有文化的定义,他是真的珍惜我,我呢,用看似自己什么都懂,在信息过剩的社会里练就的万般挑剔的眼光去看他,还是觉得他有儒生的气质,一个村也是一个小社会,再和睦的外表也有潜在的等级,有人过得好,就有人陷入泥沼,有人不断分支,伺图侵略,就有人节节败退,一蹶不振,很抱歉,我家一直属于后者,代代相传。在这样一个我都能看破的结构里,我的爷爷性格温和,待人亲切,不发脾气,不说脏话,不议是非,不争不抢,精神上是遗世而独立的,我想这也是我和爷爷永远有共同话题的原因,当我打开手机,找不到任何人可以聊天的时候,我知道,只要拨通他的电话,即使相隔千里,我们仍然可以滔滔不绝的交谈。
若爷爷做个隐士,我想是极好的,谁说隐士一定要才华横溢,千金难买我愿意嘛,但爷爷是不愿意的,最起码我是这么感觉的,当他年纪渐长,我的感受越来越强烈,他忍受不了孤独,一分钟都不可以。一家人都是看着他天天尾随我的奶奶,奶奶去哪儿他去哪儿,爸爸说他这是闲着没事干,天天睡午觉,看《三国演义》看得无聊了,想监视管制别人的生活。所以我说这个家里只有我懂爷爷吧,爸爸说得这叫啥话,真是爸爸还不懂爸爸。爷爷哪是自己无聊想管别人,明明是好奇,好奇奶奶为什么每天那么忙,抱怨声也不断,却可以每天吃几大碗饭,晚上睡觉也特别香,像个没有烦恼的小孩子,一个老小孩。同一个家庭,一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怎么只有他食之无味,寐之不香呢?怎么只有他就那么迷茫呢?
爷爷的迷茫,我想我知道在哪里,但我无法言说,这种迷茫不像我初中苦恼为哪样我喜欢的男孩子不喜欢我那样,尽管当时我也迷茫得像天塌了一样,它不会随着时间而得到好的解决或者消失,只会愈演愈烈,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可能心灵的迷茫,害得吃不好睡不好,身体也出现问题,这就是累积的一个效应吧,一个问题解决不了,不一定还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时代裹胁着爷爷这一辈的人前进,哪怕他一辈子待在家里,不用适应这个社会的快节奏,哪怕他不再关注国家大事,活在固化的社会里,迷茫也会围绕着他。他可以不再关注自己的生死,一切顺其自然。他可以对亲人放宽心,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此这般,他也还是迷茫。作为曾经的一家之主,或许他做得不好,留下了遗憾,或许这种隐士心态终究让他在这个村子落人之后,或许现在他该获得子女的尊重,而子女并没有认同他,被认可始终是一个人追求价值的表现,知己难求。
爸爸总说爷爷就是瞎想才会每天闷闷不乐,我是特别认可的,有时候当现实如此骨感时,不如不想,迷茫总会不见了吧,但人哪能控制自己的思绪呢,即使现在我写下这些文字,千里之外的爷爷也一样十点半还躺在沙发上空洞的看着播放过无数遍的《三国演义》,听着牛的反刍声思绪万千,像一个诗人,心结打不开,不是因为没有心药,而是谁都是自己的系铃人,却无法打开生活的枷锁,跳出世俗的牢笼。爷爷,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