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口碑爆棚的国产电影《驴得水》,很多人都觉得这部电影是他们心目中的年度最佳影片。我在看过之后想说:电影真的好看,可是我却不愿多看几遍。
与其说是不愿,不如说是不忍心,或者说是不敢多看几遍。一位朋友在看这部电影前问我这是个喜剧吗?我说,前半部分是个喜剧,后半部分则是个悲剧,或者从某个角度来说,后半部分更像是一个恐怖片,那种恐怖,是人性的恐怖。
说它好,好在哪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这部电影的剧情,对白,演员的表演,都属上乘,结合起来,就成了一部动人的佳作。
影片从一个虚报的老师展开,但这个真正的得水“老师”,从一开始就是在实干,为这些学校老师们解决水的问题,解决生存的问题。而后来的得水老师,和佳佳一块坐车来到学校,在那些人拦着佳佳不让她拿水救火的时候,他还尚未体会过这个世界的复杂,还会正义地喊着不让别人碰佳佳。那个时候,在场的几位老师没有人认识这个人,也更不会想到,他们每个人都将因为这个人的出现而发生改变。
领导来视察,学校想办法应付过关,这种风俗如今依然司空见惯。不幸的是,剧中的学校没有现在的学校那么幸运,领导来也不是走两圈做做样子就完事。之前来视察次数多了,一次两次老师不到场还好,总是不来,难免会让人起疑心,毕竟和利益挂钩,也就不要怪来视察的人刁难了。
吹牛不难,说从英国留学回来,唬着你们就行,能把事情真相给唬出来,那就没白吹牛。退一步讲,就算这个特派员没上过学,他心里也会想:只有我刁难你们的份,你们又能拿我怎样?只要有心眼,会算计,再会人前说人话,鬼前说鬼话,换个工作照样能慢慢爬上去。而且,有能力到这个位置,即便像个傻子一样被人忽悠,别人也拿他没办法。
影片到此的气氛都很轻松,那句“我来睡服他”也能让人会心一笑,却并不知伏笔早已一点点埋下。
一阵风波平息,以为人走之后学校的生活就此回归平静,但这样的风波,怎会以平静收尾?一定有人被影响或者被改变,比如铜匠,比如裴魁山。
铜匠老婆来学校闹,点燃了新一轮风波的引线。那个时候,周铁男和铜匠老婆互认老乡,这一处的幽默来的突如其然,而我觉得这更像是喜剧部分的闭幕,悲剧部分的序幕。
电影里,前一秒钟,校长还说着:“做大事,就不拘小节吧。”下一秒钟就语重心长地说:“一曼,大事小事要分清,学校的生死存亡,就靠你了。”此时一曼看着眼前的人,内心五味陈杂,尽在脸上。
很多人为张一曼这个角色着迷,因为那场蒜皮雪花下得太美,因为她的歌声撩人的疯狂,因为她的个性自由不羁。靠着这份自由和纯粹,可以行走江湖无拘无束,但真能就这样美好下去吗?电影给出的答案是:不能。
之前伤害了裴魁山,之后伤害了铜匠,哪怕这都是一曼的无心之举。而有些事情,谁先认真谁就输了。
裴魁山输了,虽然他有着美好的向往和理想,但这理想的外衣下却裹着一颗自私贪婪的心,他想占有一曼,占有不成,气急败坏,逮到机会便一次次羞辱一曼。
铜匠输了,因为他的单纯,更因为他的无知。他很本分,可就是因为他没有受过教育,所以他以为自己披件貂绒梳个头发就可以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却不知道自己终究不过是别人眼中的一颗棋子,任人摆布。以前没人瞧不起他,因为利用完之后,大家各过各的,互不干涉就好,无所谓什么瞧不瞧得起的,但后来那个看似觉醒实则仍被人利用着还不自知的他,才真的会被人瞧不起。
看起来,只有一曼赢了,因为只有她没有认真,只有她把这样的事情当做游戏。她想活的自在一点,但这样的自在,终究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她和裴魁山还有铜匠都说了“对不住”,但这句道歉,一个并不在意,一个就没听见(听见了也不会在意),只因他们都太自以为是,自以为了解事情的真相,自以为很懂他们眼前的这个女人,到后来恍然发现了真相,都觉得自己被骗了。其实,一曼从来没有骗过他们,从来都是他们自己骗自己罢了,最后却把责任归咎到一曼头上。
一曼追求自由没有错,一曼玩游戏没有错,但这终归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无论发起者是哪一方,无论认真的是哪一方,到最后,其实都没有赢家。
众人在教室再聚首,当特派员说出“你们这个学校不重要,建什么设施资助什么学生不重要,现在就吕得水最重要”这句话时,悲剧正式拉开帷幕。想起之前他曾拍着铜匠的肩膀认真地说:“只有吕得水老师有资格扛起振兴中国农村教育的这杆大旗。”此刻终于原形毕露,狰狞的面孔才真正让人感到恐怖。
而后无知的铜匠“闪亮登场”,以一副觉醒的姿态,说出“这笔钱就应该用在教育上”这样让人鼓掌叫好的话。看到这里,我的双手已经举起,却看到他仗着有人撑腰,争分夺秒行使来之不易的“权利”,和裴魁山“合作”,尽情羞辱这个伤害过他们的女人,再惦记着那“赠发之仇”,提出更为过分的要求。看到这里,我把双手放下,不禁去想,假使这个人有更多的权利,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我想象不出来,更不敢想下去。
后来,一曼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脸上现出复杂的表情,然后惊恐的钻入桌底。如果说之前面对校长的恳求,一曼脸上的表情让人感到无奈,那么此时惊恐的像个孩子一样的一曼,就是让人感到难受。
你以为看个电影这么难受就够了吗?电影说:不够。
从电影一开始就天不怕地不怕的周铁男,刚刚还在特派员秘书面前吐口水表示鄙视,后来发现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吓得跪在特派员面前不停地磕头,这样的变化,更让人难受。不怕看到恶人更恶,只怕看到一身正义的人瞬间失去所有的胆量,仿佛被人掏空了一样,知识分子的脾气,碎了一地。“我们没有资格叫自己知识分子”,一句气话似乎转瞬之间就成了一句成真的预言。
铁男看到一曼被羞辱,因为怕死不敢看,让人对这个角色感到失望和生气,后来他被特派员秘书当面吐口水,看到这里解气了吗?没有,这时候才发现刚才那种感觉并不是生气,更像是一种无奈,就像看到一曼躲在桌底下时那样,作为观众只剩下无奈和沉默。“我原来不比你横么,有用吗,我跟他们比我啥都不是,我就是一条狗,只会叫”。被别人嘲笑像狗并不可怕,至少也能够像至尊宝一样,成为后来的喜剧之王。但如果自己都觉得自己是条狗,那才真的是可怕。
电影最后的闹剧,众生百态,各显其形。无知的铜匠还是和自己无知的老婆打打闹闹;挺威风的特派员,在钱面前,也像狗一样;淡定的佳佳似乎早已料到这样的结局,转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偌大的礼堂,只剩下奏乐的人们,和一个满脸写满“不可思议”的“慈善家”,留下一声“不可思议的中国”的叹息。
佳佳说:“过去的如果就这么过去了,以后只会越来越糟。”这个敢和不公做斗争的女孩,从开始斗争到最后,却发现自己终究无能为力,改变不了他人,改变不了这个地方,毅然选择了离开。
闹剧结束,三位老师再站起来聚气,才发现一曼不在。话音落,枪声响起,悲剧就这样结束。美好的画面定格,只是一种幻想,一曼的歌声回荡,五颜六色的球滚落在坡上,留给所有人的,大概只剩下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和那一句“中国最缺乏教育的,或许不是农民。”
看一篇采访说,任素汐为自己没有票房号召力感到遗憾。其实,她在电影里的表现,值得人们的褒奖,而其他的演员,每一位也都表现不俗。像这样,拍电影的好好拍,演电影的认真演,好作品是会发光的,早晚会让更多的人看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