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93290/7606ed33123b39d6.jpg)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中美义工曾一起去“卢旺达”进行了一次慈善公益活动。中国义工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然后怜悯之心顿升,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你要干什么?”美国义工大声呵斥,“放下”!
中国义工愣住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心想我们不是要来做慈善工作吗?只看到美国义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说到:“你好,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车上有很多东西,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
这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美国义工又对他们说了一遍相同的话。
有个孩子就尝试着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美国义工马上就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说:“非常感谢你,这是奖励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其他孩子也都劲头十足一拥而上,没多久就卸货完毕,义工给了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
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看到卡车上已经没有货物可以帮忙搬了,觉得十分失望。 美国义工对他说:“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你的歌声会让我们快乐!” 孩子唱了首当地的歌,义工照样也给了他一份物品:“谢谢,你的歌声很美妙。”
晚上,美国义工对他说:“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我不该那么大声对你说话。但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可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这可就是你的错了!”
对于美国人的做法,我是深以为然的,慈善如果仅仅只是光靠捐钱就能解决问题的话,这世界早就成为人人安居乐业的天堂了。我想慈善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发动更多的人捐钱,然后养一群依赖捐助过活的人,年年捐助,年年贫困,造成永远也解不开的死循环,应是找到造成贫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让捐助的资源持续不断地发挥价值。
佛家讲慈悲为怀,道家讲“小善积而为大善”,儒家讲 “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看到别人遭受的苦难,我们当然很容易感同身受。无论是出于善心使然还是自己以后受难也能收获福报的期望,“慈善”二字从来不乏我们给予的荣光。但当我们在做慈善之事或大力支持慈善事业的时候,有多少是想着能真正帮到别人,而有多少只是为了内心的满足感?
大抵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为慈善擂鼓呐喊,因为这不需要深思熟虑,真正最难的反而是理性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慈善就应该力求解决贫困者的实际困难,“做到了”和“去做了”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做了只能让自己心安,做到了却能改变别人的命运。慈善最重要的不是钱,也不是口号,而是一颗真正为“慈”、为“善”的心。
一个拥有真正慈善之心的人,他不只会想到去帮别人,还会思考如何才能帮到别人,他们做善事并不是为了一张别人眼中“好心人”的标签,而是努力达成一个好的结果。这世界上从来不乏“好心人”,但缺乏能为解决贫困做好实事的人。而值得让人深思的是,这世上很多的恶事反而是“好心人”做的,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就像很多对于非洲国家的援助一样,不仅没有起到救助的作用,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市场机制、加剧了官僚腐败,让原本就贫困的人民更加苦不堪言。到底是出于政治需要多些还是真心想解决人民的苦难多些,我也没有答案。
我只知道,如果你真的想帮助一个人那就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实实在在地解决别人的困难。如果行善事不求善果,那与“读书不见圣贤,立业不思种德”何异?授人以鱼不难,授人以渔才难,而授人以“授人以渔”最难。至少,不要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却满面红光地走向罪恶。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3290/6f90e5791eece8d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