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玄:薄明之森》
——大西克禮 著
王 向 远 译
美不在于物体,而在于物体与物体间创造的阴翳明暗。
幽是隐微,玄是深远玄妙的黑。
幽玄源自老庄思想与佛法,原指枯淡之心的深处境地。
经过日本中世歌僧的开悟,形而上的幽玄哲思结合了神道之美,逐渐化为在阴暗中追求美的美感。美从捕捉当下的物哀,走入停止变化、不生不减的幽玄。
日本的幽玄美学
幽玄美的代表意象是秋天氤氲的薄明山林。
朦胧寂静是美,幽玄化为日本和室的阴翳一角,与空间中的永恒闲寂。
引进阴影,在昏暗中拥有静谧,幽玄是在黑暗中必然诞生的日本美学。
读大西克禮这套丛书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我是来了解何为“物哀”“幽玄”“侘寂”这三种美学的,想知道的是它们本质上的美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美的境界,为什么作者你要从历史源头开始一步步地介绍它们的发展呢?直接把三种美学的境界告诉读者不好吗?
这种想法现在看来太过急功近利。只想着赶快得到“美学境界”这一结果,对这份“果”是如何结出来的却“毫不上心”。这就类似于看到一棵果树,急于撷取它的果实,却不去管这树是什么品种,以为吞下果实就算了解它了。殊不知,“树”和“果”本身便是一体的,虽然没有“果”就少有人去在意“树”,但没有“树”也就不会有“果”的存在。“幽玄”也是这样。只有了解这一美学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我们才会真正达到那种境界。
日本歌学史上,并没有精确说明幽玄的“概念性语言”。虽然一些和歌的确表现出了幽玄这一美学在价值和形式上的整体概念,但只是“明确部分意义”的我们,往往会产生“对这个概念的误解和扭曲”。这就是大西克禮撰写本书的目的。现在我们对幽玄的了解,也算到了最后一步。
言归正传。大西克禮在最后分析幽玄时,列举了以下三个视点:
第一,“幽玄”作为一种概念而非“美学意义”上的一般意义,也就是产自老庄哲学与禅宗思想的那一方面。
第二,“幽玄”作为美学意义上的概念。日本中世纪的歌论或和歌判词中提到的“幽玄”往往是这一方面。
第三,综合以上视点的所谓“价值美学”的视点。
这三个视点可以这样简单理解——第一个是一般性的幽玄概念,第二个是心理学上的幽玄美学,第三个是幽玄的美学价值。按照儒家的“正名”学说,“幽玄的美学价值”也就是“幽玄美学”之所以为“幽玄美学”的“实”之所在。
三个视点,延伸出“幽玄”的七层意义。
第一层,简单理解为“幽玄”就是掩藏、遮蔽,不显露、不明确、收拢于内部。这些都是构成幽玄最重要的的元素。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的第二层意义,即是微暗、朦胧、薄明,并不会让人像对普遍认知的黑暗一样产生不安的恐惧。站在露骨、直接、尖锐的对立面的幽玄,具有温柔、委婉、和缓的性质,以及从不追根究底的大气和优雅。
第三层意义是伴随微暗、隐蔽所产生的寂静。像鸭长明一样,面对无声的秋日夕阳,不由自主地潸然泪下。第四层意义是深远。不仅是时间、空间上的,还带有精神层面的深远。如歌论中常提到的“心深”和定家的“有心”,也是正徹、心敬等人强调的幽玄的代表性意涵。
第五层意义是充实相。可以理解为“一叶知秋”这种通过细小局部而理解到庞大世界的哲学意义上的概念。放到美学上来说,就是与简短形式相比内容的丰厚性。例如,“词少而心深”,把歌人理解为一个世界的话,通过他创作出的“树叶”,我们就可以看到他整个世界内在所表达的东西。
第六层意义是幽玄所具有的神秘性或超自然性。这是它作为宗教或哲学延伸出的美学产物而必有的意义。这种神秘感来自遮蔽,歌人对世界的遮蔽,与自然感情融合后,成为一种深厚的宇宙性感情。“以最纯粹的方式表达人类灵魂与自然万物深深结合后,那刹那间所产生的美的深刻感受。”正如西行面对秋鸟离泽产生出了物哀、鸭长明遥望秋日夕阳莫名潸然落泪的感伤,都是幽玄神秘性的体现。
第七层意义是幽玄的不合逻辑、不可言说。哲学意义上来讲,加以我个人的解释,即为“一切不可观、不可言、不可思、不可想、超脱真实或虚幻之外之非存在 ,皆为虚无。”这就带有浓厚的虚无主义色彩。不过幽玄既产生于老庄思想,那带些虚无主义倾向也是很正常的事。转换到美学层面的解释,就成了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不可思议的美。这种美不可言说却隐约可以感受,这就与虚无不同,是哲学和美学层面的不同。
虽然我们一直在通过自然科学的手段去探究世界的本质,但作为美学、作为艺术,却可以直接触碰到那层本质的面纱,然后藉由艺术家超脱于世的才华,人类甚至可以直接将这层本质表达出来,这是我们作为灵性生命,最宝贵的才能。
大西克禮通过上述七层意义,得出“幽玄美学概念”最核心的意义,即“深度”,通过隐蔽之物所见到的世界深度。美学上的深度,总是会与心或精神相通,这便会受到非美学的、道德上的误导。谈论“世界美”的时候不谈“人类的道德约定”,这点在美学研究上往往不被大众理解,但却是很必要的。下面我们不以人类道德的主观视角探讨,而是结合“对于美本身存在方式的解释”来讲一下幽玄的核心意义,即最终理解。
幽玄美学核心意义的深度,来自崇高的美中的“幽暗性”,即“隐蔽”。将存在本身的象征,藉由美学手段,投射到鲜为人知的“阴翳”上。阴翳的对象与我合二为一,从“个”向“全”的 演变,便是幽玄美学体验的特殊样貌。而阴翳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视角都不是全面的。至少,人无法以猫的眼睛看猫,以水的眼睛看水,以天的眼睛看天。这便是生命存在的局限性。所以艺术创作,迫切需要试着以多样的视角看世界,这也是在大多数人眼里,艺术家和疯子没什么两样的原因。
幽玄,幽玄之歌,也可以称为是我们的心在美学体验的刹那,与整个“存在”结合的一种感触。
对“幽玄美学”的探讨就到这里,我们“侘寂”再会。
下面记录一些包含幽玄意义的和歌:
黄昏野原秋风沁,鹌鹑不见深草里。——藤原俊成
龙田山上树叶稀,山林深处听鹿鸣。——《愚秘抄》(假借定家之名的伪书)
鹑啼真野入江处,浪吹尾花摇秋夕。——源俊赖
黄昏门前稻叶摇,秋风吹过芦屋旁。
风吹鸣海潟,引千鸟相思,远流海上鸣。——藤原秀能
山中秋雾重,不见远方衣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