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幽玄:薄明之森》记录:万变皆幽玄

《幽玄:薄明之森》记录:万变皆幽玄

作者: 深蓝色海边的回忆 | 来源:发表于2021-01-05 15:21 被阅读0次

《幽玄:薄明之森》

——大西克禮 著

王 向 远  译


前面我们提到了幽玄的“价值概念”和“形式概念”。在和歌中,也有对应的“歌心(艺术的主题、内容)”和“词姿(艺术的外表、形式)”两种概念。

文治年间,许多歌道行家被召集到京都皇宫内的仙洞御所,就和歌的“至极体”征求意见。俊成强调的是“幽玄”。元九年间,歌人又被召集了一次,定家则极力主张“有心”。

大西克礼指出,“俊成的「幽玄」”在“他谈论幽玄价值的主要意义”时,就已经变成“统一了和歌心词的完整美学内涵”。而定家的「有心」也不再是一种形式体,而是“价值上的概念”。定家在他写的《每月抄》中提到了“和歌十体”外的“秀逸体”。这里的“有心”即可理解为“秀逸体”。

“这种歌的歌境深远、用词巧妙,且余韵无穷;它的词意高深、音调流畅、声韵优美、富有情趣,形象鲜明,引人入胜。”这是定家对“秀逸体”的评价。

可以看到,俊成和定家对和歌“至极体”的见解,都涉及到了“歌心”和“词姿”的相融。和歌对美的要求和所有艺术形式都一样,各种因素要不可分割地绝对密切结合。

如果将它们分别以“思想内容”“表达形式”来分析,单纯地认为透过它们的结合,艺术本质内涵便能形成,则实属“心理派美学的流弊”。

虽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幽玄”在各个时期都被人赋予了不同的定义,但「幽玄」这一美学,在最深处的本质层面上从未改变,人们也从未停止向它寻求的脚步。

不管是重视词姿等形式概念的时期,还是重视歌心等价值概念的时期,「幽玄」一直是那样,所谓的「歌心」「词姿」不过是真正的「幽玄」在个别时机下的客观化产物。

俊成的「幽玄」是对和歌整体的美学价值内容作出的规范。定家的「有心」(「幽玄」)是为了强调美感受的主体——“心”的意义。定家将俊成的美学反思,往主观方向推进了一步。这有点偏向了「物哀」的理解,但若不先朝主观方向尝试,或许我们也无法从客观的角度去理解「幽玄」。

这是事物或概念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相关文章

  • 《幽玄:薄明之森》记录:万变皆幽玄

    《幽玄:薄明之森》 ——大西克禮 著 王 向 远 译 前面我们提到了幽玄的“价值概念”和“形式概念”。在和歌中,也...

  • 《幽玄:薄明之森》记录:幽玄的初步理解

    《幽玄:薄明之森》 ——大西克禮 著 王 向 远 译 幽玄——以黑暗为尺度的心意流转感性的美走进深邃不透光的黑,美...

  • 《幽玄:薄明之森》记录:幽玄的最终理解

    《幽玄:薄明之森》 ——大西克禮 著 王 向 远 译 美不在于物体,而在于物体与物体间创造的阴翳明暗。幽是隐微,玄...

  • 《幽玄:薄明之森》记录:幽玄发展的整体概括

    《幽玄:薄明之森》 ——大西克禮 著 王 向 远 译 所谓幽玄,就是有心,却不诉诸于词。薄云遮蔽月光,满山红叶被笼...

  • 《幽玄:薄明之森》记录:和歌中幽玄的确立

    《幽玄:薄明之森》 ——大西克禮 著 王 向 远 译 幽玄不是单纯的余情,也不是单纯的美,而是两者统一之后那种难以...

  • 《幽玄:薄明之森》记录:和歌里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幽玄:薄明之森》 ——大西克禮 著 王 向 远 译 「歌寄情于花鸟风月,心却必专于一处。」抒情与叙景的融合,正是...

  • 幽玄

    庸碌,忙得无盡時 偷閒,浮生不自知 世間寥寥戚戚,狂生荼糜 物哀、侘寂… 輕云擁,山霧繞 荏苒代謝,步履不停 … ...

  • 【幽玄】

    【她是我同父异母的妹妹。这不妨碍我恨她,也不妨碍我爱她。】 我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我的父亲为了一个女人去通婚,又在临...

  • 【幽玄】

    隐微奥妙 世道无常人生真谛 得静下心来方能遁入虚无 我在你深邃的眼神里面发现了宇宙的影子 静极思动黑的尽头是白 当...

  • 幽玄

    白鹭下苇江,水中月缥缈 雪花舞繁星,落霞沾樱草 山枫降时雨,飞鸟过海角 天上夜朦胧,薄云风萧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幽玄:薄明之森》记录:万变皆幽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li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