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客

作者: 忆流年zxy | 来源:发表于2020-02-22 22:47 被阅读0次

打开电脑,我喜欢听王建房的《麦客》“到了夏天我就要去远方,去收割故事给孩子们讲……”悠扬的乐曲略带伤感。

我想起小时候,六月天,麦子黄时公路上那成群的麦客。一身黑布衣裤,黝黑的面庞,和那骄阳下闪亮的镰刀。

     

那时,我家麦子黄时,也曾因父亲忙碌,无人收割,请过麦客,这些麦客来自秦岭深处,大多是同村的,为了相互照应结伴而行,自家麦子还没成熟,或者已经收完时,出来赚点钱贴补家用。他们割麦速度惊人,四亩多地三五个人一天就能割完。记得,当时割一亩地25元左右。麦客给谁家割麦,主家儿得管饭。他们对吃食从不挑剔,吃完饭,从不歇晌,迫不及待让主家带他们下地干活,唯一的要求是:水要供足。妈妈给麦客准备一大壶茶水,有时外加一盒烟。麦客已经很感激了。妈妈说:"下苦人,出门不容易。"妈妈的故乡在商洛,也许,因为都是外乡人吧,妈妈总是善待他们。

属于麦客的市场不大,同行竞争激烈,麦子从成熟到收割也就是一周左右,因此,麦客必须日夜兼程,才能多接点活儿,稍有耽误就有可能挣不到钱。遇到天气不好的话,需要加班加点抢收庄家。  记得农忙季节,村里墙上标语常常是:“抢收抢种,龙口夺食。”麦客们行色匆匆,他们是秦岭与关中平原联系的纽带。是大山深处的人们对外面世界的探寻。一群朴实的农民,背着镰刀,在漫长公路上徒步行走,在阳光下挥汗如雨,在星空下弯着腰收获着生活的希望。正如歌中所唱“他们镰刀在星空下闪光……”我想,他们也许只为满足,那个夏天妻儿心中小小愿望吧。

如 今,在超市可以买到各种档次的面粉,烈日下麦客挥舞镰刀割麦的情景已成为孩子们眼中的童话。麦客的职业也随之消失。

其实,人生就是一次远行,为了心中的梦想远走他乡。我愿意如麦客般永远前行,去寻找未知的远方。

相关文章

  • 麦客

    一等麦客吃干的,2等麦客吃和喝 3等麦客仅喝

  • 麦客

    麦客是关中平原的一道风景,他们像一群候鸟,嗅着麦熟的香味而来,又顺着成熟的麦浪走下去。 小时候,乡下的种植...

  • 麦客

    麦子黄了的时候,外面公路上不时有三五成群的农民走过,全是男的,穿着手工缝制略显陈旧的衣服、布鞋,黝黑的脸上落满风...

  • 麦客

    每年到了五六月的麦时,麦浪黄灿灿一片子从南滚到北,席卷整个关中大地。“盼黄盼割”、“盼黄盼割”的布谷鸟天天天在人耳...

  • 麦客

    根生家祖祖辈辈都是麦客。 麦客,是陕北高原上的候鸟。每年秋季,这群古铜色脸庞的汉子操起镰刀融入金色的麦田,不久之后...

  • 麦客

    一卷铺盖 一个镰刀 就是麦客的全部。 又到一年农忙时,九十年代前,这个时候正是关中平原热闹的时候。 庄稼汉们看着沉...

  • 麦客

    在盛夏的时节,田地里四处都传来收割机轰隆隆的响声,每一方小小的方块田,就是这家人一年的希望。 树上...

  • 麦客

    听到王建房《麦客》又勾起一些回忆。 以小麦种植为主业的关中农村。也就是我的家乡陕西咸阳一带的农村为其中之一 90年...

  • 麦客

    我终究会遇见他,我知道。在黄沙飞散的高坡,在一片片金灿灿的麦浪中,在炽热的骄阳下。他拱着背,低着头,手里的镰刀来回...

  • 麦客

    麦客的脚步,是比六月的麦穗还要沉重。 久不回乡的我再次踏上了归途,沿途的风景最抢眼也莫过于六月的麦田,金色的麦浪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麦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mr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