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心品茶
我是从30岁的时候,开始喝茶的。刚开始,只是对茶文化有些粗浅的了解。很多时候,我由着自己的性子乱喝,只觉得开心就好。尽管如此,经由岁月沉淀,我也悟出了一些心得。
单就是准备茶具、洗茶、品茶的整个过程,就已经足够美好。我们当下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能静下心来喝喝茶的,那都不是一般的人物。在茶水的氤氲中,叹着气,喝口茶,全身暖,心情也跟着舒缓起来。我逐渐悟到一些生活的哲理,也开始对古人喝茶的习惯感到好奇。
我读陆羽的《茶经》,喝茶也跟着讲究了起来。过年的时候,朋友送我一本书,我拿到手一看,正好有我喜欢的茶。《大观茶论 寻茶问道》真是一本好书。
2.《大观茶论 寻茶问道》
这本书,是以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为底稿,又结合了历代茶书作为补充,再配上现代人图文并茂的解说,综合而成。《大观茶论 寻茶问道》一书,以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为主线,把全书分为20章,从茶叶的生产制作,讲到饮茶的择器采水,再到点茶的手法以及评判标准等等,一一推开,给今天的饮茶者做了一个很好的指引。
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重温古代茶文化的精妙,同时,我们也会在很多细节上,了解其根源。就比如,在日本盛行的“抹茶”,实际上就源于宋朝的“末茶”。宋朝人喝的茶,并不是茶叶的直接冲泡。在冲泡前,还有一个把茶碾碎的过程。最后冲的,是细腻的茶末。也正因此,宋朝才有了点茶这个说法。也是从元、明、清至今,我们的茶才讲究冲泡。这样既减少了茶叶的浪费,同时也让饮茶文化变得更容易传播。
六大茶类得以完善,饮茶,成了中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制作过程。《大观茶论 寻茶问道》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它为我们现代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插图。我们经由各种插图,能更形象地了解到茶叶采摘的标准,制作茶叶器皿的样貌,茶饼纹理的区别,以及各种茶具的特点。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原文,都在本书中得以完整地呈现,不仅如此,编者还特别用心地为文言文做了注释和翻译。其间,又配有很多宋徽宗以及其他人的书画,更衬得这本书意境优雅。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两个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六大茶类加工工艺的流程图,一个人只要看完了这幅图,就能很清晰地了解各种茶之间的差异了。再有一页,讲的是六大茶类的基本汤色特点,我们只要看它,就能知道,自己的茶,是否冲泡正确了。
3.寻茶问道,继往开来
《大观茶论 寻茶问道》这本书,把茶文化变得更简单了。古人的智慧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但今人的总结,也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是茶文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茶文化的继承者。我们继承了古人的智慧,同时也开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工艺。
喝茶,从此,便不再是一件小事。我们通过喝茶,向古人致敬。我们通过喝茶,也沉淀了自己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