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春(原创)
近期,职高成为很多人热议的话题。之所以会引发热议,是因为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完成职高教育与普高教育1:1 的比例指标,人为地提高普高录取分数线,将一些学生逼入职高,引发了学生和家长的强烈反应。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9月10日,江苏泰州38名高中生在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后被告知没有学籍,并被被强制清退,而当地教育部门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给提供职高学籍。
显然,这就是在有意逼着这些孩子去职高而事先做好的局。不然,何以学生在上了一个学期的课之后才被告知没有学籍?
无独有偶,《红星新闻》在9月13日的报道中说,湖南怀化上千名民办高中学生或将被清退。
据报道,这些学生因中考不理想,但又不愿意去读中职,一些民办高中承诺可以办学籍,没想到今年各民办校的招生指标突然收缩。据粗略统计,全市21所民办高中或有上千名未达普高分数线的考生要被清退。突发局面让学生家长普遍不能接受,认为这等于“逼着孩子去读中职”。
很显然,这就是地方上采取了强制分流的措施,而非尊重学生的意愿。
只不过,如此大规模的强制分流,只怕达不到教育部门想要的结果,反而会引发学生与家长的强烈抵制,以及社会舆论的反复施压。
我们不能够仅凭一个中考成绩就断言一个孩子的未来,所以即便是有些孩子的中考成绩不理想,也未必就能够断定这个孩子将来就考不上好大学,或者就永远失去了考大学的可能。因而,强制分流不可取。
而且,职高教育的弱势与不受待见,完全是自己造成的。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就一直与市场脱节。职业教育培养出来学生,很少能够符合市场需求,也极少能够成为技术工匠。这就使得职高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的出路十分狭窄,甚至于一些孩子读职高就只为了拿个文凭好去参军。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学生在毕业后考进职业院校,但那也只是凤毛麟角。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而言,除了参军,就只有另学技术或者另寻门路谋生。这样的结果,除非迫不得已,否则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职高就读。
图片来自网络或许有人说,职高教育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那是因为进入职高的都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可这都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由于地位的弱势,无论是职高的管理者,还是职高的老师,在思想认识上就存在盲区,觉得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教育出一流的人才。因而在教育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器材与就业市场对接上都存在严重的不足。
况且,地方上对于职高教育的投入也远不及普高的投入力度大。而越是不出人才,地方上以及学生和家长对于职高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可度也就越低,职高教育的发展就越落后。这一点,在北方地区尤为明显。
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学校不愿意管,地方不愿意投,最后自然就会导致生源不足和教学成果的低劣。可为了达到1:1的硬性规定,一些地方就会想方设法地用成绩或者学籍把学生逼进职高。
如此一来,等于强制改变了太多人的人生轨迹。如果孩子上个高中都无法自愿,那教育公平又在哪里?如果中考比高考都难,那我们又会把多少人阻挡在大学教育的校门之外?
我承认,国家的发展是需要各种层次的不同人才。可是,我也相信如果全体劳动者的素质都能达到大学以上的水平,我们的国家不只会发展的更加迅速,也会更加文明。
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以后发现拥有技术会更加吃香时,他们自然就会去主动学习。那个时候,他们会学得更加深入,也更能促进技术的提升与进步。
图片来自网络不要再生硬地用职高与普高教育1:1的比例来强制分流学生了,请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力;不要让中考变得比高考更难,那样无益于强国梦的实现。
职高路越走越窄,不是生源不足造成的,也不是生源质量不高导致的,而是教育管理上的不足、办学方式上的失误、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当初的中专为何那么火爆,使得很多学生宁愿去中专也不读高中?那是因为中专毕业就分配工作,这就是家长和学生的最大动力所在。如果职高教育能够做到这样,还愁没有高质量的生源?
当前,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之所以找不到理想工作,一是高不成低不就,二是没有技术。这恰恰是职高应该趁势弥补的空挡。可是,职高却没能做到,使得很多的职高学生在毕业之后也一样无法快速进入岗位。
想要改变这一局面,使职高教育走出更宽的路,只有采取直接对接市场需求,直接对接岗位实践,直接对接工匠传承的订单式培养方式,才能够改变职高教育不受待见的窘境,让更多人愿意进入职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