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我在人行道上碰到逆行的送餐快递小哥后,留下的残念,久久挥之不去。不仅无法忘怀,还有点义愤填膺。
01
楔子
最近的几年,“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我们在享受“快餐,快递”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实也在慢慢失去一些东西。
汽车越来越多,原本是行人保护伞的人行道,也被单车、快递所侵蚀。更有甚者,为了图“快”,骑着电瓶车的快递小哥还在人行道上风驰电掣,完全无视行人的存在,对老人和儿童越发不安全。
我们利用网络便捷的获得了服务,但一旦你在网络上留下了个人信息。立马就有房产中介的,早教机构蜂拥而至,让人不甚其扰,当然也没人在乎你那时的感受。个人信息的泄漏和被滥用已经成为一个更大的安全问题。
事物都有两面性,很多人也接受了“爱它,就要接受它的一切,不管好与坏”的观点。在这里,良子想引入微观经济学中的概念:“外部性”。
萨缪尔森对其定义是:“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
按照外部性的定义,不管是共享单车,还是送快递、快餐的企业都对普通民众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属于“负外部性”。
02
卖“惨”
普通民众对于经济学术语几乎是一无所知的,隐隐觉得自己的生活虽然便利了,但也有“被冒犯”的感觉,就是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
促成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我家里也有老人和小孩,他们的安全正在受到莫名的威胁。我觉得自己得做点什么,即使是很小声。
二是因为政府调节存在“失灵”的嫌疑,没有起到因有的效果。而那些在风口上估值百亿的“企业”,还在利用基层员工卖“惨”博取大众的同情。
一篇房产中介的软文《中介费背后的秘密,你知道多少?》提到
一个好的经纪人,他自己骑车时可以一直闯红灯,不是因为他素质低下,而是他不愿意客户和业主多等一分钟。在他眼里,业主和客户的时间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而他带您去看房时,却不会这样去做。
这完全是个可笑的逻辑。中介费的高低,每个人心中都是有杆秤的。只有提供超值的服务,消费者才不会觉得你的收费不合理。而不是因为你闯红灯带看,消费者就应该额外支付你违法的成本 。
部分的快递企业也存在着这样的“神"逻辑,觉得基层快递员工作环境恶劣,比较辛苦,所以消费者应该对快递员低劣的服务持容忍态度。
1.你有没有碰到过住6楼,买了个“大家伙”,结果快递和你说太重了,他不送上楼。
2.你有没有碰到过快递和你说,他很忙,把你的快递放代收点了,还要你付一块钱给代收点。
3.你有没有碰到过,明明门禁系统没问题,他却说打不开,让你下楼自取的
。。。
一线工人是很辛苦,但是工作没有不辛苦的。企业不能通过卖惨的方式来给员工增加福祉,而是应该通过优化流程,科技手段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
良子无意给刘强东站台,但是JD确实做到了很多同规模企业没做到的事情,而这是底线。所以我对JD的快递员也会格外客气一点。
03
谁动了我的“奶酪”
情景一:小区的裙房处有一家快递的门店。
而每次你经过的时候,快递员们都在忙碌着,你有时还会好奇的看两眼,是不是我也有包裹在其中。内心可能还会发出一声感叹,原来现在的生活方便是这么来的。
业务越来越多,快递员就把东西都堆到人行道上来了。一开始你还可以勉强通过,也没人发声,可愈演愈烈,就成了视频中这样了,堆积如山的快递都把路占据了。行人要上机动车道才能过这一段,你觉得你的“利益”被侵害了。
情景二:你是一个急着乘地铁上班的年轻人。
你老远就看到地铁口了,忽然发现有一辆单车拦着,你绕过了它;又来一辆,你一闪,又让过。可就是这短短的30米距离,把你累的老腰都快闪了。等你匆匆的来到站台,一辆地铁正好开走,而等你重复上面的动作到了公司,一打卡,正好又够得上迟到扣钱的一档。
你在深深悔恨没有早点起床的同时,开始咒骂那该死的“单车障碍赛”,你觉得你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情景三:你一直是个“安分守己”的老司机。
开车很多年来,交规一直在变,但你的驾驶记录一直都很良好,你为此还有些小得意。
今天早上因为小朋友的拖拉,你有迟到的危险。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时候,你隔壁车道是一辆大车,你有莫名的焦虑。
哦,黄灯了,还是再等等,不差这几秒钟。
绿灯亮,隔壁车道的大车也开始启动了,你一踩油门起速了。可突然有个电瓶车冲出来了,你完全来不及反应,因为隔壁的大车把你的视线遮挡了。
”pong“的一声,把你从噩梦中惊醒了。车停了,人也飞出去了。你怀着悔恨的心,慢慢的下了车。。。
虽然你是无过错的一方,但从此你开车有了心理阴影,你觉得你的“身心”受到了伤害。
正因为以上的情景都不是个案,变成了社会问题,所以才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不管是出于”公义“,还是私利,良有方都有理由发声。此处引用马丁·尼莫拉牧师著名的墓志铭最合适不过。
在德国,
起初他们追杀Communist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Communist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04
有形的“手”
单车也好,快递也罢,都是企业行为,原本属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配的范围。可这些企业又同时消耗公共资源(道路空间),与公共利益休戚相关。所以,当市场调节失灵的时候,就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参与调节。
插播:什么是公共利益?
公与私,从哲学上可以追溯到久远之前,也是当代各种理论争夺的焦点命题。现在各国流行的,凝结在我们继受的法律制度中的规则,起源于美国1876年的穆恩诉伊利诺伊州(Munn v. Illinois)一案。
该案的原告是一个谷物仓储的经营者,在芝加哥拥有垄断地位,有许多诸如随意涨价、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的行为,引发农民不满,因此,州政府通过地方立法加以管制。但原告认为,州立法违反了有关保护私人财产权的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即“非经正当程序,各州亦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或者在其法律管辖范围内否认他们应受平等保护的权利”,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此案的最终结果是,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以7:2的表决,判定州政府胜诉。当时的首席大法官维特援引了17世纪的一篇学术论文,提出了私人领域涉及公共利益时应当受到规制的理论:“当一个人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其所享有的权利或者特权,存在着这种必要性,不能影响到他和其他人的关系”,“政府的核心功能,就是引导公众相互尊重,在公民使用其财产的时候,这种规制对公共利益而言,就非常必要”。
在穆恩诉伊利诺伊州案之前,公与私的划分更多依赖于所有权(包括主权、特许权),商业活动被归入了私人领域,只有获得特许的银行、铁路等因为享有公共特权而承担受规制的义务,并且在当时法律的技术条件(监管途径、水平和能力)下,规制内容也有限。
这起案件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形成了新的公私边界原则:涉及公共利益的属于公共领域,不涉及公共利益的属于私人领域。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这一边界原则得到进一步延伸:公共领域适用规制,而私人领域适用反垄断。
那么,政府如何做好管理者呢?
经济学的解决方法非常直接——把外部性内部化
通过制度使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损益,转化为经济主体的损益。是技术上和行为上的外部性要转为金钱上的外部性,在某种程度上强制实现原来并不存在的货币转让。
经济学的解决方向有三个。
第一个是征税和补贴,对于经济主体的行动来进行调节;
第二个是科斯定理,如果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较低,可以通过多方协商来解决外部性;
第三个是企业合并,减少竞争带来的外部性。
以单车市场为例:
上海市在3月份拿出的《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就是从第二和三方向入手的结果。但不能解决单车使用者带来的外部性。
杭州在前不久表示:要对违停的共享单车进行罚款处理。是从第一个角度入手的结果。对使用者进行处罚,操作的难度太大,只有让企业来埋单,才有可操作性。
政府要从”管理者“的角色上升到“治理”的高度
政府要善于从根源上通过顶层设计来“治理”相关问题,而非停留在技术和经济层面上去“解决”问题, 这需要”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