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身论英雄”接龙钟慰

【I便签】
前:以出身论英雄,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或心态。我也这样,比如,认识一个人,我一般会按其来自的省份,乡村或城市,来推测其品性,然后来判定是否可以深交还是要敬而远之。
因:1.不同的地域常常会有不用的地域文化和习俗,从而可能会塑造不同的性情。2.不同的家庭背景,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决定其天资,更是后天性得极大地塑造其品性、眼界和学识。3.教育背景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二三流的大学与一群混日子的师生蹉跎几年,和在一流的大学与一群优秀的师生切磋共进,其结果自然也会高下立判。4.宗教信仰也会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和待人接物的方式。
概括言之,出身不同,确实会极大地影响人的品性和资质。所以,对一个人出身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快速有效地初步判断一个人可能会有的品性。
不过,总有一些人会不甘于其出身,奋发图强,从而突破其原有局限变得更加优秀。当然,也有一些人自甘堕落,丧失其原有优势而坠入谷底。
因此,在按其出身初步预判之后,更应该进一步注意观察鉴定预判是不是偏见,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有没有闪光的地方,品性究竟如何。
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体现了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的重大影响。
用:
在选择人才时,1)我们必须承认出身对人品性学识眼界的重大影响。在同等条件下,可能选择出身更为匹配的人更合适。比如说,如果要往较为艰苦的区域派驻岗位,可能选择那些出身贫寒能吃苦的人,比选择来自大都市,从小养尊处优惯的人更合适。2)有些岗位需要强调一些关键的特质,此时可能需要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降人才,反倒可能出奇效。
在交朋结友时,可以仔细观察验证此前的模式化印象是否准确。再判断是否可以深交。
边: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也是不以一个人出身的贵贱高低来评判其功劳成就。
【A1便签】
我老家在湖南的农村。小时候,时常看到安徽人不远万里,成群结队地来我们村里乞讨。乞讨的队伍里不乏青壮年。大人们说,安徽很穷,比我们更穷,他们经常闹饥荒。所以,我印象的安徽人既穷且懒。
我小学快快毕业时,我的妈妈的一个亲妹妹因为一些变故阴差阳错远嫁到安徽。我记得外公去世时,小姨和姨父带着儿子来,小表弟穿着很老式的棉袄,比我们还要寒酸。更是加深了我对安徽苦寒的老印象。
大学毕业后来了上海,发现安徽人好多,因为他们离上海近嘛。尤其是我们在九亭买房后,发现到处都是安徽人,群租者众。而且,附近正好有个二手车交易市场,据说里面很多都是安徽人乡党把持。
有一回,有个黑车司机好心告诉我,安徽六安那边有很多人好斗,对他们最好是躲得远一点。
然而,有一些人改变了我对安徽人的固有印象。有一位大哥,他原是我们小区的班车司机,同时开着黑车载客赚点小钱。后来干脆专门开黑车。不像很多别的黑车司机,他非常友善非常善良,虽然赚得少,但却不贪心不计较。我们家还没买车,所以常常仰仗他接送,包括接送亲友去车站。换了别的黑车司机,我们是不太敢的。但交给他我们都很放心。
我最好的朋友嫁了安徽籍的男生,所以有机会了解她的安徽籍老公和公婆。他们都是非常好的人,小康之家,也很通情达理。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A2便签】
我对河南人也有一些不好的模式化的印象,碰到河南籍的人,我会有些敬而远之。下次所有机会接触河南籍的朋友,可以注意观察了解,看看有没有什么惊喜的发现。
网友评论
A1的例子很具体,贴切这个片段的点
A2的问题同之前,太过简单,口号式的A2,可以试试对应下帮主之前发过的A2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