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逃避自由还是承受孤独?

逃避自由还是承受孤独?

作者: 雪堂_浅歌 | 来源:发表于2021-08-27 00:00 被阅读0次

    我是冲着《逃避自由》这本书的书名来的。这本书是国际知名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费洛姆的经典著作,他的领域主要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比较多。我对书名很好奇,想想啊朋友们,我们一直崇尚自由,常把越自律越自由作为励志语挂在嘴边,没有束缚不好吗,为什么还要逃避自由呢?

    这本书刷新了我对自由的认知。我以为的自由是在某件事情上,自己有能力做最有优势的选择就是自由。然而费洛姆的自由好像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先来看看自由带给人和动物不同的历史进程吧!

    人在生物学上的弱点,恰是人类文化产生的条件。人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其他动物刚生下来很能适应,就像小猫小狗,生下来一两天就熟悉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可以自己找吃的可以自己独立行动了。从这样来看,那么动物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了。而人不一样,人出生时,适应能力是所有动物中最弱的。孩子刚出生时,对这个世界是完全陌生的,一直要依赖于父母的照顾才能存活下来而且要几个月才能辨识另一个人,才会在你逗他的时候对着你笑。

    动物的发展程度越低,它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局越强,所以我们会有“动物脑”这个说法,因为动物的所有活动都是凭着本能和反射行为在生存,像黄蜂蚂蚁这样的昆虫基本上的群营行为都是本能。

    倘若动物的发展程度越高,它的行为模式的灵活性就越大,出生时的结构调整功能就越不完整,而人就是这种发展的定点,所以人刚出生时是所有动物中最无助、最依赖父母的,对环境的反应能力和调节能力也比其他动物差得多。之前弘一法师说人生自然的苦是生离死别,他把生定位了第一苦,在这里我就能很好的理解了,因为人没有动物那样的强烈的本能,所以新生儿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是充满危险和恐惧感的,但恰恰也是这种无助奠定了人发展的基础。

    本能这个东西在人身上,不会完全消失,但会随着成长不断的退化。比如人从刚出生时,饿了就要吃奶,几乎是饿了就吃,次数会比较勤,半小时可能就要喂一次奶,但是慢慢的随着一天天的变化话及逐渐改为一天三到四次了。其实从人一出生脱离母体就奔向自由了,可是人又害怕孤独,需要被看见,需要被爱,因为人如果不与他人合作就无法生存,尤其是儿童,被人抛弃,甚至意味着死亡。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感知,所以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感,生命若无从属,若无某些意义与方向,就会被自身的无意义感压垮,疑惑将使其丧失活动即生命的能力。这个从婴儿时期就能看得出来。很明显小孩需要大人的帮助才能完善一些重要的功能,比如说话、行走等,相较而言,与他人交往更是儿童生死攸关的大事,陷入孤独势必是对儿童整个生存最致命的威胁。所以其实人从刚生下来,剥离开母体,奔向自由的同时也在开始逃避自由了,因为人不能承受孤独,精神上的孤独会让人很恐惧。

    人一出生就在逐步逃离自由,慢慢的就脱离了动物的本能,而去适应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就像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精神上渴望自由,希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他们在物质上又还得依赖父母。若是他们能够真正的做到自由,那可能他们又要陷入迷茫之中,因为他们的自由里可能就没有了规则,而没有规则,就很难知道自己下一秒到底该干啥?自己未来的怎么过?他们追求的自由其实就是完整自己的个性化,一心想从父母、社会的权威中摆脱出来,回归自由。然而这样的自由可能是没有边界的,非常危险的,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会特别矛盾。

    费洛姆这本书我理解的就是,人在想着回归自由的同时面临的困境,所以会有逃避自由这样的说法,因为人们不得不逃避自由而回归现实。作为一种自由,不服从就是自由的开端,人获得越多自由,越个人化,就越没有其他选择。人的力量在成长中会不断地完整增强,对自然的支配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理性脑会战胜动物脑。与此同时,越往个性化发展,新的不安全感也会随之而来,未来的不定性也会更大。这里的选择自由就意味着选择孤独,山顶上的风光很好也很独特。

    这本书之于我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只有200来页,可是真的相当烧脑。虽然很难啃,收获是真心大,费洛姆用逃避自由给了我很好的正面思考,我依然觉得自由是一种能力,一种自己的思想上的认知,对逃避自由有了更多的认识,甚至觉得这就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性。我们能够安住未来的不定数,能够选择用富足的心态去面对一切问题,这就是自由,和费洛姆的逃避自由并不相悖。

    不知道我的理解是不是和作者想传递的思想一致,但一千个人阅读就有一千个逃避自由的不同观点,自己的理解也很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逃避自由还是承受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yp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