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事与核心素养
为了帮助网师学友更好的理解《每月一事》,我特意从知网上下载几篇论文。郝老师曾经说过,要想快速提升自己,必须遇到一流的高人,高人引领遇到一流的文章。
在中国知网上看到朱永新老师的大名,他说,我们用习惯一词,希望强调素养形成的行动路径,希望以习惯倒逼素养的落实,以外在结果倒推内涵培育。我们希望把内在的难以触摸的“素养”,变成能够外显、可以培养的“习惯”,变成具体“每月一事”项目,我们通过一个一个可操作实施的课程,养成人的第二天性,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人格,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
素养是一个人知识、能力、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养基本是人依靠后天学习实践。素养基本是人依靠后天学习实践而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与素养密不可分。习惯正是一个人素养的体现,习惯与素养有所不同,素养更多指内涵存于内在,习惯更多的是方法,容易外显。
无数人感叹天赋的差异,但教育造成的差别,却远远超出先天的禀赋,无数人强调知识改变命运,却常常忽视比知识技能更为根本,更为隐性,更能决定命运的是一种关键力量——习惯。
再回到我们的教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从内在而言是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诸多习惯。曾经我们把教育目标总结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那么好习惯,在此仅仅表现为德是自省的习惯,智是好学的习惯,体是健身的习惯,美是审美的习惯,劳是劳动的习惯。
这让我想到了北大学生吴谢宇今日宣判死刑的热点新闻。他学习成绩特别好,是高校学霸,可是这样道德败坏,良知泯灭的人,却丝毫没有悔悟之心。我们培养这样的一个学生,无异于给社会树立一个公敌。
这个反面教材给我们的教训是惨痛的,我们一直说教育要改革,教育必须改革。那就从学生的习惯抓起,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