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易》云:“行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 ”,此孔子《系辞》所言,然何为上下,释迦《楞严》告阿难曰,无上无下,是上下,凡夫之观念尔,不过第六识作用,未能转智,不以妙观察称也。佛陀之道,所传之教,非思议之,故曰:“不可思议”,然“不可思议” ,非不能思议,此离心意思之学,言语终难穷其理。
又有古近代西人,康德,亚里士多德,言行而上学,希腊文译曰物理学之后,又名第一哲学,或更为直言神学也,以逻辑证明其实在本来,执于一有,后终归一败,故有曰:“科伦威尔砍了路易十六的脑袋,康德砍了上帝的脑袋”,然此非康德之愿。由此知之西人之行而上学,与东方行而上道,有同有异,不可同言而语,混为一谈。
然宇宙真理,人生真谛,究竟为何?佛语:无上菩提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老子云:吾不知过名,强名曰道,故《金刚经》曰:“一切贤圣,皆以有为法而有差别”。只因施教不同,而非道不同,故执于门派之见者,狭义宗教,此非正等正觉。
前言其名,不过其名,是名其名,故《道德经》第一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有诸君迷于名相者,非我之过也。
余闲时,常以卦数为乐,一日偶有其感,悟知体用之学,大快矣!百家所著先贤之文皆为其用,非体也,此以江河为喻,顺者为用,却行而下流,难得其本,故《清静经》曰:“流浪生死,常沉苦海”,体者为上,逆流而寻,方得本源,此证道之法,非同学之人,不与说之。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楞伽》曰:万法唯心造,一切唯识变,毛泽东早年求学于湖南第一师范,曾有文一篇名曰《心之力》,时人惊呼,救国之良剂,其开篇便曰:“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细微至发梢,宏达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以思维心力所趋使。由此可见,心学广大未曾断也,本篇点题,暂且不说,待留后文。
心物二说,争辩千年,非一言两语便能穷尽,世人皆知佛道心学,岂不知儒教之中,早已分类,孔圣之后,圣人之学,一脉相承,孟子之后,未闻有也,直至宋明之际,理学昌盛,程颐,程颢,采老庄,佛氏经论,融入儒法,别分两类,一脉朱熹,一脉陆九渊,后有鹅湖之会,论辩其理,教育方法,此事当令写文章,暂不多言,程朱理学,渐演科考官学,船山学术,直至阳明子,发扬光大,史称陆王心学 ,明正德三年,戊辰,先生于贵州龙场阳明洞石棺内,一声炸雷,顿然了悟,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求理于事物者误矣”!史称,“龙场悟道”。实乃五百年来第一人。
上文简言,非抑物扬心,只一家一例,开篇点题之用,宇宙心物,绝非一语,是心,是物,半心半物,西方哲人多有论述,然我之所学,乃一代之时教,释迦之正言,“心物一元”,故开篇即言,无上无下,是上下凡夫之观念尔,同理亦知无心无物,是心物凡夫之观念尔,佛教传入中国,分辟十宗,现单说其一,“法相唯识”此宗由玄奘法师从印度传来,至唐之后,日渐衰落,鲜有人晓,我辈之人略窥皮毛,惊叹不已,佛学广大,无所不包,此宗所讲“八识”学说,前七不谈,单说第八阿赖耶识,心物一元,非心非物,是心是物,故误以唯识为唯心者,错矣。山河大地皆为第八阿赖耶识所变,你我所共用此第八阿赖耶识也未必不可,故老子《道德经》有言:“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点到即止,留与后文详说。
普天之下,所有学说观点,绝非两唇开合,两齿相击,肉舌乱搅,空口慢谈,皆需真修实证,然何者所修,何者所证,答曰身心所修,身心所证,此为重中之重!否此观点者,皆空谈之辈,不足一说,故阳明先生有言“心上知,事上练”。谈及此处,小可忏愧万分,此不复说。
言短语劣,不以文章,本想短语速说,不觉字数千百, 其文所引先贤之语,因手中无书,话语虚。仅凭记忆,如有错误,还望诸君斧正,然所照明之理,实乃三年之经验。如对诸君有毫厘之用,我亦心中足矣。
网友评论
矣。山河大地皆为第八阿赖耶识所变……南无阿弥陀佛……
专谈第八识,奥义或许尽在其中 我只是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