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九大名关,基本上都是均是要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常见的。
比如潼关,地势险要,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杜甫到潼关也留下了诗句“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几乎每个关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友谊关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就已经设立了。刚开始的名字很土,叫做“雍鸡关”,后来改名叫做“界首关”“大南关”。直到明朝时期才叫做“镇南关”。这几个名字里面,最好听的大概就是“镇南关”了。霸气十足,一听就知道是边陲重镇。
直到建国后1965年,改名叫做“友谊关”大概是为了显示祖国和越南人民的友谊吧。
而友谊关也是我国九大名关中唯一的一个现在在边境的关口。直到今天,友谊关依然作为一个和越南的贸易口岸,十分繁荣。
如果说有一个关口,既可以看到依靠地理环境造就的建筑奇迹,又可以看到两个国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那一定就是“友谊关”了。
322国道的尽头,穿过友谊关的拱门,连接越南。这里比较有名的故事大概是,当时越南的法国殖民者骚扰进犯我国,清政府派出将领冯子材对抗法军的入侵,结果在条件军备大大不如法军的情况下,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保卫了广西的门户,而广西人民自发组织的抗法队伍也有效打击了法国殖民者的入侵。
至今,冯子材的故事依然流传在当地。
友谊关的大概是南疆唯一保存的比较完整的明清关隘。所有的文化,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建筑看到一些踪影。友谊关也不例外,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文化的缩影,当时镇守在边疆的士兵们建造出来的伟大建筑。
世界对我们来说,足够辽阔。而祖国也足够辽阔,如果没有去过祖国的南疆,那一定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而去南疆,而不去友谊关,那大概会遗憾好多年。
友谊关ps: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