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2《薛兆丰经济学讲义》阅读总结#
7/10第七章75-78讲
知行三问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今天所读内容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1、“完全竞争状态”:市场里的买家和卖家交易的都是同一种商品,任何一位买家或者卖家,都不能通过控制买卖量影响价格,因为他个人的买卖量跟整个市场的买卖量相比微不足道。与此同时,任何一位买家或卖家都可以随时进出市场;市场的信息也是完全自由流通的,大家都知道它们要买卖的商品事什么,价格多少。整个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很低,没有讨价还价、尔虞我诈的过程。“不完全竞争状态”:市场上每一位卖家所卖的产品,在品质上都不一样。当然,我们也假定,在这样的市场里,信息不完全流通、不完全对称,交易费用也是正的,存在讨价还价、尔虞我诈的现象。卖家对价格和产量具有一定的操控权,称为“不完全竞争者”
2、完全竞争状态对应受价者,不完全竞争状态对应觅价者。真实生活中,只有极个别市场符合完全竞争模式,其他大量场合都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
3、觅价者必须在某个适当的时候,停止生产、停止销售,停在这个使他的利润能够最大化的平衡点上。
4、在市场中,竞争程度到底激烈不激烈,不看企业的数量,只看行业入口有没有人为设置障碍。一般来说,只要在行业入口处没有行政设置的障碍,这个市场就是充分竞争的市场。
【2.启发和收获】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和收获?
1、问:既然垄断者或觅价者实施价格歧视本身没有错,我们为什么反对垄断呢?
答:垄断使市场的竞争性减弱,从而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1)垄断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量和价格,使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垄断厂商为获得垄断利润,造成价格一般会高于竞争条件下的价格,产品产量一般会低于竞争条件下的产量,这意味着生产不足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3)由于垄断利润的存在,是以消费者收益的相对减少为代价的,这会导致分配不公;(4)在垄断条件下,垄断厂商缺乏竞争的外部压力,经济效率低于竞争条件下的经济效率。
2、问:私营的垄断者和国营的垄断者,有没有不同?
答:第一,在经营管理的效率上面不一样。私营者盯着的最重要指标,是企业的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他们要追求的目标非常明确,也就是更高的利润。而国营企业的经营者,他们追求的目标非常多元化,有企业的利润,有社会的效益,也有政府的政策取向。这当然,追求的目标越多,对利润指标的兼顾就越少,他们的经济效益当然就会打折扣。第二,竞争的排他性不同。私营企业往往没有权利阻止其他的竞争者,进入同样的行业跟自己竞争。而国营的垄断者,他们往往能够利用行政准入的限制,阻止潜在的竞争者和自己竞争。
【3.行动和改变】你可以做出哪些行动来改变你的现实生活?
1、正确看待“价格歧视”,所谓“价格歧视”是指卖家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位置、购买力、购买时间等,收取不同价格。在经济学中,“价格歧视”被视为中性词,能够使买卖双方最大程度上获得“交易剩余”。
2、越是转售困难的商品,实施价格歧视越容易。例如飞机座位,旅游景点门票,演唱会门票等。
网友评论